研究报告
美国最大固态电池工厂即将诞生!
2024-05-08

近期,国内固态电池技术领域捷报频传,主要厂商如卫蓝新能源、清陶能源、太蓝能源、广汽集团和上汽集团等纷纷宣布其固态电池技术取得了重大突破。

此外,动力电池“一哥”宁德时代也公开了固态电池的量产时间表。

与此同时,国际市场上也是一片繁荣景象。美国、欧盟和日韩等多个国家的企业都在积极推进固态电池技术的研发与应用。尤其是在美国市场上,多家企业的固态电池产品已进入A样、B样阶段,还有不少企业正在加速固态电池生产线的建设工作。

ION将建设全美最大的固态电池工厂

5月6日,固态电池制造商ION Storage Systems(ION)宣布将在马里兰州贝尔茨维尔总部附近建设全美最大的固态电池工厂。

该固态电池生产试点线计划于今年内启动,初始产能为1MWh,预计到2025年初产能将增至10MWh,长期目标是到2028年实现500MWh的产能。

ION位于美国马里兰州,专注于固态电池的制造。今年3月,ION宣布取得固态电池突破,公司开发的Solid-State固态电池已成功实现超过125次循环,性能容量衰减低于5%,为未来部署提供了超过1000次循环的潜力。

据悉,ION的固态电池采用3D陶瓷结构技术,摒弃了传统石墨等材料,显著提升了电池的储能能力。此外,该电池无需依赖于压缩、膨胀控制、复杂的冷却系统或笨重的防火设备,同时能够兼容新旧阴极技术,可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生产效率。

为了实现大规模生产,ION在2023年9月曾与圣戈班陶瓷公司签订了陶瓷粉末供应协议,确保了关键原材料的稳定供应。此外,ION还曾在2022年获得3000万美元的A轮融资,投资方包括丰田风投等,这笔资金将用于电池生产的扩张和新工厂的建设。

美国初创企业积极布局固态电池

据TrendForce集邦咨询旗下固态电池研究中心了解,在全球固态电池技术的竞争中,美国初创企业扮演着关键角色。

除了上文提及的ION Storage Systems,还有QuantumScape、Solid Power、SES AI Corporation、Ampcera、Factorial Energy、24M Technologies、Ionic materials、Natrion等企业也在积极布局固态电池技术。

在商业化方面,1月QuantumScape全固态电池通过大众汽车50万公里耐久性测试,2月已开始提供Alpha-2固态电池样品;4月SES AI Corporation固态电池进入B样开发阶段;Solid Power计划在年内将全固态电芯设计推进到A-2样品阶段。

在技术层面,Ampcera在2月宣布其硫化物全固态电池(ASSB)技术在4C的峰值充放电倍率下,能够在15分钟内将电量从0提升至80%,能量密度达400Wh/kg。

3月,24M Technologies发布半固态锂离子电池直接回收工艺——Liforever技术,这是一种用于电动汽车和储能系统电池的半固态锂离子电池的直接材料回收工艺。同月,ION宣布固态电池历经超过125次循环,性能容量衰减低于5%。

4月,Natrion取得重大技术进展,在锂金属电池(LMB)中达到430 Wh/kg能量密度的阈值。凭借该进展,Natrion还获得了2024美国爱迪生奖。

此外,为加速固态电池技术发展,多家企业积极展开合作。例如,Solid Power在1月份深化了与SK On的合作伙伴关系,达成了研发许可、产线安装和电解质供应三项新的合作协议,进一步强化双方在固态电池领域的技术开发和整体合作。

美国初创企业与欧洲车企的合作也日益紧密。大众成为Quantum Scape最大股东,后者计划2025年底量产固态电池。宝马与Solid Power合作,Solid Power2023年交付A样,预计2026年量产。奔驰投资Factorial Energy,并与其签订了联合开发协议。

小结

全固态电池作为下一代电池的重要技术路线,已经被中国、美国、欧盟和日韩等主要国家纳入其发展战略,成为电池技术竞争的关键领域。据TrendForce集邦咨询预测,2028年前后将成为全固态电池量产的关键时间节点。

当前全球固态电池研发竞争激烈,各国实力不容小觑。谁能最终脱颖而出尚未可知,但可以肯定的是,企业的努力将推动电动汽车领域的创新,为新能源汽车的发展提供更加安全可靠和高性能的动力系统。

文:集邦固态电池Wendy

 
标签:储能电池 , 动力电池 , 固态电池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