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能脱离电动汽车谈论动力电池的发展,节能减排是发展电动汽车的宗旨,节能或者节油减排要从电动汽车全寿期来衡量。”在日前举办的中国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产业发展论坛暨《动力电池蓝皮书》(2019)发布会上,中国工程院院士杨裕生表示。
当前,动力电池产业链正进入调整期。杨裕生指出,“在市场化下,电动汽车必须也必然要减少电池的用量,提高安全性、节能减排、降低车价,而不是追求长里程纯电动,多装电池、浪费能源、增加排放、加大废电池的处置量。”同时杨裕生还强调,动力电池必须安全第一,新电池要有充分时间考验,不该要求极速地提高比能量、增加危险性。
动力电池制造离不开金属锂,谈到中国锂资源可持续发展问题,中国工程院院士郑绵平表示,中国拥有丰富的锂资源,但是尚未大规模开发。锂资源以及盐湖资源,如果综合利用得好,可以降低成本。郑绵平谈到,“因为碳酸锂仅占总利润的7-10%,大部分都可以综合利用,综合利用应该作为我们重点开发的主要对象。”
中汽中心北京卡达克科技中心有限公司总经理王成认为,经过多年发展,我国动力电池产业取得了显著成绩,产业链日趋完善,自主化技术日渐提升,高端供给份额日益提高。王成表示,2018年全球动力电池产销量前十的企业中国占了6家,在电池材料、单体电芯等领域涌现出了规模领先世界级的企业,实现了全球化运作,但是按照支撑汽车强国的高标准来审视我国动力电池业,面临的挑战仍然巨大。
从当前动力电池的技术发展现状来看,高镍811电池在市场上有小规模应用。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十八研究所首席专家肖成伟谈到。那么,2020年后哪些产品有可能会实现产业化?肖成伟认为,200Wh/kg的磷酸铁锂电池或将出现,300Wh/kg高镍三元电池将部分应用,锂离子电池固态化的一些产品,在2020年的时候也将推出和应用。
电池安全是近期的热点话题,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教授孙金华表示,要构筑防线实现动力电池安全,首先要提升电池本质安全,还要对电池的火灾作早期预测预警,最后迫不得已的情况下,才是要使用灭火以降低事故的危害程度,同时也要进行互联网大数据的全周期智能部件安全管理体系建设,实现电池远程监控的智能预测分级组织。
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动力电池首席专家王芳介绍了动力电池测试技术及应用发展情况,她表示,对电池的评价是从整车的评价角度出发,而电动汽车评价涉及到整个从研发生产到应用,再到回收的全生命周期环节。随着电池体系的变化,业内对于电池产品、电动汽车品质的关注,测试评价的要求和方法也在不断更新。
在具体的电池制造方面,江苏塔菲尔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龙绘锦表示,车规级动力电池标准应该是仅次于军工标准的制造标准。电池生产过程中自动化程度一定要高,一定是智能工厂。龙绘锦认为,动力电池的制造标准比汽车的标准还要高,所以车规级动力电池是正常环境温度范围内可承受一定的震动和冲击,具有相当的使用寿命和设计可靠性的汽车动力电池。
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助理孟祥峰表示,目前整个新能源汽车产业正在从政策拉动向市场拉动转化,只有克服电动汽车、动力电池本身的技术短板,让新能源汽车和传统汽车相比较优势更加明显,短板逐步补齐,新能源汽车才能够跟传统汽车PK,整个产业才可以实现高质量发展。
国家新能源汽车技术创新中心动力电池专家宗磊表示,从电池材料体系来说,磷酸铁锂和三元将会持续并存,但是三元会朝着高比能量方向走。电池技术的改进,首先是材料必须要突破,包括正负级材料、电解质,只有材料不断实现突破和改进,动力电池的性能才能够不断提升。
通过会议专家的观点和讨论的议题,不难看出,近年来我国动力电池产业得到了快速发展和壮大,在规模扩增的同时,我国动力电池产业仍然在基础材料、生产制造、产品安全以及产业管理等方面存在发展问题并亟待解决和提升。因而,坚定战略自信并寻求向上突破,应该成为我国新能源汽车和动力电池业的共识。
作者:金东稿件来源:电池中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