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报告
抢装过后,动力电池市场何去何从?
2019-09-18

63家动力锂电池及相关上市公司(包括锂电池材料和设备企业)半数亏损,令人不安。日前发布的相关企业财报显示,国内动力电池行业正在经历一场新的考验。

据统计,2019年上半年,我国新能源汽车生产60.9万辆,同比增长近60%;动力电池装机总电量约30.01GWh,同比增长93%。在14家动力锂电池上市公司中,8家保持营收增长,6家营收增势下滑,2家净利润为负数,9家净利润增幅呈现不同程度下滑。

“上半年得益于补贴过渡期前的‘抢装上马’,拉动了锂电池产业链上企业的业绩增长。”汽车行业分析师钟师在接受《中国汽车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从上半年财报中还可以看出,增收不增利、增速放缓、毛利率下滑、盈利能力下降、应收账款高企、行业两极分化等特点,成为上半年动力锂电池行业令人忧虑之处。

■利润下滑缘由各异

新能源汽车市场增速持续放缓,直接影响了动力电池及相关行业。

在14家动力电池公司中,上半年净利润下滑严重的有澳洋顺昌、猛狮科技、尤夫股份等。澳洋顺昌上半年净利润为0.25亿元,与去年同期相比下滑84.56%;猛狮科技上半年亏损4.29亿元,与去年同期相比下滑39.27%;尤夫股份上半年净利润为0.16亿元,与去年同期相比下滑32.87%。

对于净利润下降,澳洋顺昌将其原因归结为,受国内外经济形势影响,公司业务面临新挑战。整体产能利用率有所不足,也影响了毛利率水平和净利润表现。

对于猛狮科技而言,动力锂电池是其重点打造的核心业务。上半年,由于公司锂电板块资产和负债较重,该板块的亏损大部分来自于资产折旧、融资利息和违约金。同时,还包括受到缺乏流动资金的影响,导致出货量减少。

尤夫股份方面则称,上半年公司锂电池板块对销售策略进行了调整,正在着力于开发新客户,同时受到国家新能源汽车补贴下调、行业不景气等因素的影响,产销同比下降,营业收入较去年同期大幅下降。

“不难发现,动力电池行业正在经历一次‘洗牌’,加之车市下滑的背景,导致此次‘洗牌’效应更为明显。前几年,我国动力电池企业一度达到数百家,受补贴退坡和行业‘洗牌’的影响,很多盲目上马、实力较弱的动力电池企业要么转产,要么面临停产。”中国电池工业协会专职副理事长王敬忠在接受《中国汽车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今年对于动力电池企业而言,面临的形势依然十分严峻。

■盈利流向头部企业

与盈利欠佳的企业相比,还有约半数动力锂电池企业实现净利润增长。在增长的队列中,大多数企业增长的幅度并不大。

从上半年财报来看,亿纬锂能、比亚迪、宁德时代成为净利润的领跑者。其中,亿纬锂能上半年实现净利润5亿元,与去年同期相比增长215.23%;比亚迪上半年实现净利润14.55亿元,与去年同期相比增长203.61%,其中电池业务是重要组成部分,今年其动力电池产能已经达到至14GWh。值得注意的是,比亚迪对外合作获突破性进展,今年6月,比亚迪入选丰田动力电池供应体系,外供客户群体不断扩大。

宁德时代或是动力电池领域最大赢家,其上半年营收达到202.64亿元,同比增长116.5%;净利润21.02亿元,与去年同期相比增长130.79%。其中,锂电池材料销售收入为23.09亿元,同比增长32.14%。但是,在业务量高速增长的背后,宁德时代也面临着补贴退坡等一些行业共性风险。

“这些企业能够逆势上扬,取得良好业绩,进一步表明了动力电池行业的成长性以及优势资源正向头部企业集中的特点和趋势。”湖南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黄宏文在接受《中国汽车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尽管头部企业业绩优良,但依然要看到面临的外部风险。

“上半年财报显示,不仅动力电池行业两级分化趋势日益明显,行业‘淘汰赛’也已经开始。”钟师认为,从长远来看,提升行业集中度和规模化,是动力电池产业发展的方向。而对于企业而言,除了资金、资源的调整配置之外,还需要重视核心技术,才能在优胜劣汰的竞争中逐步做大做强。

作者:赵建国 来源:中国汽车报

 
标签:动力电池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