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报告
2025年全球光伏产业链深度解读
2025-07-18

2025年,全球光伏产业链进入深度调整期。经历前几年的狂热扩张后,一场由严重产能过剩引发的残酷洗牌正席卷全产业链。硅料、硅片、电池片、组件四大环节均承压运行,产能出清与技术迭代成为贯彻全年的主线,行业在阵痛中寻找新的平衡点。

硅料:深陷过剩泥潭,价格L型筑底

2025年多晶硅市场仍深陷产能过剩泥潭,TrendForce集邦咨询数据显示,2025年多晶硅有效产能约为295万吨,产量约130万吨,供需严重错配主要在于需求增速放缓叠加前期过度建设。在投产即亏损的大环境下,新产能建设概率性延迟甚至取消,海外产能方面,阿曼联合进展或不及预期。

图:2022-2029年全球硅料产能产量变化趋势,Unit:万吨

价格方面,TrendForce集邦咨询分析师指出,2025年多晶硅价格呈现高开低走的趋势。一季度行业在3.5-4.5万元/吨的成本线下减产自救,短暂的春节后反弹被高库存和疲软需求迅速扑灭;二季度需求旺季落空,引发价格“二次探底”,6月初下探至3.3-3.4万元/吨。三季度将陷入“行业减产”与“低成本产能复产”的拉锯战,价格在3.0-3.5万元/吨的狭窄区间内震荡;四季度虽有年末装机需求支撑,但价格回暖的前提是过剩产能实质性出清。全年价格难现V型反转,更可能呈漫长L型筑底,现金流成为企业存活关键。

硅片:产能首现收缩,N型与大尺寸主导

TrendForce集邦咨询数据显示,2025年硅片产能从2024年的1153GW下降至1088GW,同比减少5.6%。这是近四年来首次负增长,宣告行业从“增量扩张”进入“存量博弈”的产能出清阶段。

图:2022-2029年全球硅片产能、产出变化趋势分析Unit:GW,%

产能出清的背后,是技术迭代与尺寸升级的双重驱动。

在技术路线上,2025年N型硅片渗透率超九成,P型硅片正式退出主流舞台。

在尺寸方面,2025年大尺寸硅片占比进一步提升,210及210R尺寸合计占比近60%。其中,210RN版型凭借功率优势,在国内分布式抢装潮推动下,渗透率加速提升,2025Q1排产占比已近50%。随着210RN电池需求在2025Q2开始大规模放量及G10L尺寸的迭代升级,210及210R尺寸产品的渗透率将持续上升。

图:2022-2030年不同尺寸硅片产能占比趋势,Unit:%

电池片:技术分化明显,成本与创新成突围关键

2025年下半年,电池片环节仍面临价格压力,技术领先与现金流稳定成为企业突围的重点。TrendForce集邦咨询预计,2025年年底电池片产能约1157GW,其中N型电池片产能约1172GW,占比约96%。

图:2022-2030年全球电池片产能发展趋势,单位:GW

TOPCon:凭借综合优势仍居主导地位,预计到2025年年底,TOPCon电池产能约967GW(占比83%),产出约580GW(占比85%)。在电池片环节持续亏损背景下,头部厂商通过0BB、边缘钝化等精细化升级维持优势,中小厂商则面临整合或关停风险。

HJT:因成本相对较高,渗透率提升困难,预计到2025年年底,HJT电池产能约74GW(占比6.4%),产出约19GW(占比2.7%)。其突破关键在于银包铜浆料、0BB等金属化降本技术导入。

BC:在2025年迎来快速发展,产能约83GW(占比7.1%),产出约60GW(占比9%)。在隆基、爱旭等头部企业的推动下,BC电池加速放量。隆基计划2025年底前建成约70GW HPBC产能,爱旭股份的三大基地建设也在稳步推进。BC凭借转换效率优势,在分布式与高端市场(尤其欧洲)具有差异化优势。

组件:竞争格局重塑,全球布局迎新变

组件环节在2025年告别“规模扩张”时代,进入深度整合期。TrendForce集邦咨询预计,2025年组件产能达1343GW,产出675GW,产能扩张周期终结,未来三年组件产能的CAGR将大幅下降。

图:2022-2029年组件产能、产量发展趋势(GW)

在竞争格局方面,价格战常态化,同质化产品利润被压缩;市场集中度有望进一步提升,拥有技术优势、规模效应、品牌渠道和稳健财务状况的头部一体化企业将在洗牌中扩大份额;企业发展战略重心从“扩张”转向“提质增效”,核心竞争力体现在技术创新、成本控制以及全球化市场布局上。

技术路线上,TOPCon主导,BC、HJT双翼并行。TOPCon组件以77.1%的市占率主导市场,产出521GW;HJT产出38GW、BC产出47GW,合计占12.5%的市场份额。其中BC组件成为上半年“黑马”,招标规模突破2GW;HJT组件需求显现疲态。除此之外,大尺寸组件占比突破95%,210及210R合计占比83.8%,166及以下小尺寸组件基本退出市场。双面组件渗透率在2025年或有所回落,预计占比71%左右。

海外布局迎来“地理大洗牌”。传统东南亚制造基地风光不再,美国、印度崛起成为新的增长核心,中东(土耳其、埃及、沙特阿拉伯)成为新兴力量。海外产能布局趋向多极化、区域化,贸易壁垒、激励政策成为企业投资决策的关键考量。

图:2022-2030年海外组件产能发展趋势(GW)

整体来看,2025年光伏产业链在产能过剩的重压下,各环节正经历深刻的调整与变革。对于企业而言,成本控制、技术创新与全球化布局将成穿越周期的关键,而产业链的真正健康平衡,仍需等待过剩产能的实质性出清与需求的阶段性复苏。

本文内容由集邦光储观察原创,如需转载或引用数据,请标明出处。

 
标签:光伏企业 , 光伏组件 , 硅片产能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