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报告
光伏企业最新动向:晶科、中节能、协鑫如何突围?
2025-07-01

近期,晶科能源、协鑫科技、中节能太阳能相继发布最新交流纪要情况,透露各自企业最新动向。晶科能源凭借国内外订单支撑三季度排产稳定;中节能太阳能以TOPCon技术为主,多技术路线并行,积极拓展“一带一路”沿线海外市场;协鑫科技则携手通威推进产能整合,希望以“产能约束+资金重构+政策协同”组合拳应对当前产能过剩问题。

晶科能源:已获印太和中东非等地区的订单支撑,三季度排产整体稳定

2025年6月30日,晶科能源发布6月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表,详细披露了近期公司运营情况、市场拓展进展等内容。

受“431”、“530”政策影响,为锁定政策红利,光伏项目迎来抢装潮。根据国家能源局发布的最新数据,2025年1-5月,国内累计新增光伏装机197.85GW,同比增长149.97%。

晶科能源表示,抢装潮结束后,下半年国内市场主要依赖大基地项目支撑,同时海外市场需求并无明显下滑,公司已获印太和中东非等地区的订单支撑,三季度排产整体相对稳定。截至2025年Q1,在手订单规模为85.66亿美元,全年在手订单可见度较高。

2025年SNEC展会期间,晶科能源发布了TigerNeo 3.0系列组件,最高功率670W、效率达24.8%、双面率达85%。预计今年将完成40%以上产能的升级改造,2025年底前形成40-50GW高功率TOPCon产能,进一步巩固TOPCon技术的行业领先地位。

在光伏电池、组件效率上,晶科能源也在不断追求技术创新与突破。依托电池端金属化激光增强等技术及组件端胶膜图形、SMBB超多主栅、反光膜等创新,使其自主研发的182 N型TOPCon电池转换效率可达27.02%,组件效率达25.58%,实现新的突破。

中节能太阳能:TOPCon主导多技术路线并行,拓展“一带一路”海外市场

2025年6月26日,中节能太阳能发布了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表,对投资者关注的问题进行了详尽解答。

中节能太阳能指出,TOPCon技术凭借其较高的光电转换效率和成本优势,成为该公司运营电站的主要选择;同时也在积极尝试其他技术,目前已在项目中试点HJT技术路线,探索其在实际应用中的潜力;此外,还规划布局未来技术发展方向,后期将按需试点应用一定比例的BC及钙钛矿组件,不断提升电站发电效率与收益。

在国内市场稳健发展的同时,中节能太阳能积极响应“一带一路”倡议,加速海外市场布局。目前已在斯里兰卡、印度尼西亚以及乌兹别克斯坦等国家地区与相关部门进行了洽谈,并在部分地区签署了项目的初步合作协议。

未来也将加快推进海外光伏发电项目的投资落地,继续重点推进“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项目,通过项目开发与收购等多种方式,进一步拓展商业版图,提升公司在全球新能源领域的市场份额。

协鑫科技:携手通威推进整合,三拳组合破产能困局

在近期的SNEC展会上,协鑫集团董事长表示正与通威联手推动行业产能整合,希望通过“产能约束+资金重构+政策协同”的组合拳,推动落后产能出清与行业秩序重建。

协鑫指出,目前市场面临的问题是,需求侧的短期增长无法有效缓解供给过剩的困境;而当前去产能思路是通过“承载式收购”整合经营状况不佳、因各种原因尚未退出的资产,通过收购或承诺方式实现这部分产能退出,让存量产能协同产出量,实现供需平衡。

对于实现方式,协鑫也表达了自己的见解。提出参与方可基于自愿原则,需承担现实义务(如价格超过约定水平时提取资金偿付负债/股权对价),并让渡生产权限(接受明确的产量限制),建立强制性协商决策组织(类似“联邦议会制”),降低债务存续期内体系崩塌风险。

同时引入外部监督力量(如金融机构),整合后金融机构从低回收率状态进入良性贷款状态,明确回收目标,形成监督压力;除此之外,协鑫也指出,需寻求政策支持,杜绝新进入者或未参与者搭便车。

协鑫科技当前的开工率维持在60%左右;库存方面,目前持有约1万多吨多晶硅;在经营策略上,严格遵循“以销定产”的原则,积极配合行业协同控产,为推动行业供需关系优化及健康发展持续提供支撑。

本文内容由集邦新能源整理;如需转载或引用数据,请标明出处。

 
标签:光伏企业 , 光伏市场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