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报告
天合、晶科、隆基、东方日升、阿特斯:盘点正在崛起的光伏后浪们
2020-11-30

光伏行业瞬息万变,三年一小变,五年一大变。在前浪们遭遇各自不同的麻烦之时,以天合、晶科、隆基、东方日升、阿特斯等为代表的后浪们开始迅速崛起。

强势崛起的隆基

隆基股份(下称“隆基”)成立于2000年,早期以半导体材料为主业。创始人李振国,毕业于兰州大学半导体专业,毕业后从事10余年的单晶硅生产工作。

2006年,光伏产业步入扩张期,隆基开始生产太阳能级别的单晶硅产品。由于太阳能级别硅料的品质低于半导体级别,降维竞争的隆基,优势很快凸显。这一年,其全面聚焦硅片业务,成为光伏太阳能产业链的一环,从半导体时代进入硅片时代。

作为行业后入者,坚持走单晶路线,隆基还需要有自己的杀手锏,否则很容易被洗牌出局。基于此,隆基使用自行设计定制的生产设备,以及率先导入的金刚线切割技术,对其最终得以脱颖而出,起到决定性作用。数据显示,从2013年到2018年,隆基硅片增速每年基本维持在50%以上,净利润基本维持每年100%的增长速度。在全球光伏产业的单晶领域产能结构中,已经呈现隆基股份和中环股份“双寡头”竞争格局。2018年,隆基占据41%的市场份额;2019年底,隆基单晶硅棒/硅片产能达到36GW,。按照规划,2020年底,达到50GW;,2021年底达到65GW。

2014年,隆基收购名不见经传的浙江乐叶,正式进军电池片和组件领域。完成收购后,隆基组件业务收入逐渐上升:2014年,其组件收入仅有1.55亿元,2015年迅速增长至25.19亿元,基本与硅片收入持平;2018年组件业务收入大约131亿元,占总收入比例59%,成为隆基最大收入来源,毛利率为23.83%,比硅片毛利率高出7.5个百分点;2019年,组件产能16GW,电池片产能10GW,出货量全球前五,单晶组件全球第一。

2019年8月28日,隆基市值突破千亿大关,成功超越保利协鑫,成为光伏领域首个市值破千亿的公司。

2020年7月24日,隆基市值首次突破2000亿,成为中国光伏资本市场第一家。距离市值破千亿大关,仅用了不足一年,与初上市时的59.08亿元相比,上涨近35倍。

来势凶猛的晶科

在隆基正式确立单晶路线的2006年,晶科能源有限公司(下称“晶科”)正式进入光伏行业,主要从事硅料生产。受益于当时暴涨的硅料价格,晶科在接下来的两年获得了37.8亿元的销售收入和5500万美元的私募资金。

有了充足的原始资本,2009年6月,趁着金融危机后的资产“洼地”,晶科以近3亿元的价格成功过收购了浙江海宁第一家进入光伏产业的企业——浙江太阳谷能源应用科技有限公司,将原有75兆瓦的产能基础上扩建了300兆瓦的产能。

四年后,晶科能源在纽约证券交易所上市。上市两年后(2016年),晶科能源就牢牢占据着全球光伏组件出货的龙头位置。2019年财报数据显示,晶科全年太阳能组件总出货量达到14.3吉瓦,较2018年增长25.6%,创行业年度出货历史新高。总收入为297.5亿元人民币(42.7亿美元),较2018年增长18.8%,亦创历史新高。全年毛利率为18.3%,相比2018年提升4.3个百分点。全年毛利润为54.3亿元人民币(7.802亿美元),相比2018年增长54.6%。

厚积薄发的天合

在晶科进入光伏行业这一年的12月(2006年12月),常州人高纪凡创立的天合光能(下称“天合”)已经在纽约证券交易所上市,而这段上市之路,高纪凡走了10年。

上市后有了充足资本的高纪凡,在2007年多晶硅价格暴涨时,也曾为此动心,甚至已经在连云港规划了一个一万吨产能的多晶硅厂,但考察一番后的他很快停止了上马新项目的冲动,这一脚刹车踩下去,让天合成功避免了随后的“撞车事件”。

2012年,欧美“双反”来势汹汹,国内光伏企业人心惶惶,眼见危机来临的高纪凡立即行动,通过外包海外企业生产组件的形式绕过关税壁垒,不但让天合转危为安,而且顺利实现转型,从“全球一流的光伏组件制造商”的1.0时代,走向“全球领先的太阳能整体解决方案提供商”的2.0时代,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站稳了脚跟,并保持了领先优势。

2014年,天合实现正利润;2015年,天合销售收入突破30亿美元,出货量达5.74吉瓦,光伏组件累计出货量已接近17吉瓦,全球市场份额超过10%,连续两年保持光伏组件出货量全球第一。

2017年,天合全球光伏组件出货量9.0—9.2GW。根据PV-Tech公布的《Top-10ModuelSuppliersin2017》(《2017年全球十大组件供应商》)排名,天合光能继续稳居第二名,累积出货量超过32GW,继续保持全球第一。

走上稳步发展之路后,天合光能在全球布局了七大制造基地。2020年三季度初,江苏宿迁、浙江义乌两大制造基地同步投产500W+至尊超高功率组件;7月29日,天合光能义乌制造基地一期4GW组件投产,二期 4GW组件奠基;此外,天合光能还将投资近25亿元建设“年产能10GW高效光伏组件及光伏衍生产品项目”,投产后预计年销售收入135亿元左右。在电池方面,天合光能投资近38亿元建设10GW高效210mm大尺寸太阳能电池项目。预计到2021年底产能达到26GW左右。

2020年10月28日,天合光能发布2020年第三季度财报,收入与利润均稳步提高。前三季度合计实现营收199.26亿元,同比增长18.66%,其中三季度实现收入73.8亿元;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8.32亿元,同比增长118.94%。

稳扎稳打阿特斯

如果说高纪凡的“一脚刹车”成就了现在的天合,那么瞿晓铧的稳健“倒三角”经营模式,则让阿特斯多次避过了行业险滩。

2002年1月,瞿晓铧接下了德国大众的第一批太阳能充电器订单,总价几百万美元,被要求4个月内交货。带着抵押多伦多房产所获得的贷款,瞿晓铧只身一人回到了老家常熟,组建团队准备生产,掘到了人生第一桶金。

打响了第一炮之后,接下来两年阿特斯的销售额基本维持在300万美元左右。2004年,因为从生产离网组件成功转型为生产并网组件,阿特斯的销售额首次突破了1000万美元。

转型完成两年后的11月9日,阿特斯在纳斯达克上市,成功融资1.55亿美元,成为国内首家在美国纳市上市的太阳能光伏企业。

尽管上市后可以融到更多的资金,但在经营模式上,瞿晓铧始终坚持“倒三角”模式,即产能依据产业链位置布置,越往上游产能越小,上游产品基本全部自用并保留较大比例的缺口,来增加其面对风险时的抗力。采购中,阿特斯也尽可能的采用短期协议采购,避免长单采购。

得益于这样的“倒三角”模式,2008年硅料危机、2012年欧美双反、2018年531,几次“大劫”中,阿特斯都是受波及最小、稳坐钓鱼台、甚至成为了逆流而上的企业。

财报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6月30日,阿特斯硅锭、硅片、电池片和组件产能已分别达到1,850兆瓦、5,000兆瓦、9,700兆瓦和13,950兆瓦。

后来居上东方日升

在瞿晓铧接下公司第一笔订单的2002年,正在做有机玻璃生意的林晓峰人生中也第一次接触到了太阳能灯具。当时一位海外客户询问林海峰能否做太阳能灯具,正在寻找新出路的林海峰眼睛一亮,敏锐地察觉到蕴藏在太阳能灯具里的巨大商机。经过一番市场调查,考虑到太阳能灯具和有机玻璃管行业链相近,技术相仿,林海峰决定进行产业链延伸,生产太阳能灯具。

2002年,林海峰成立了宁海县日升电器有限公司,成为国内最早进入太阳能光伏应用行业的企业之一。

2005年,销售业绩突破亿元;2006年,技术总监唐坤友加盟,开始兴建第一条太阳能电池片生产线;2008年,塔山工业园生产基地落成,东方日升在制造规模、研发实力等方面跃上新台阶;2010年9月2日,登陆创业板;2014年—2017年,从不到30亿营收的中等规模企业,迅速壮大为营收超过100亿的大型企业,荣耀挺进全球光伏前六,净利润也从过去的7000万元跃升过5亿;2018年5月,宣告实施“两新”战略:持续发力新能源和新材料两大领域,形成“电池组件、储能、新材料”的一体两翼的业务格局;2019年,营收144.125亿元、营利8.43亿元、利润总额11.45亿元、净利润9.8亿,所有数据全部成为史上第一。

2020年,东方日升再接再厉,与义乌经济技术开发区分别签署了15GW高效电池及组件、智能接线盒及辅材、斯威克年产3亿平米胶膜三个项目的投资协议。

光伏进入后浪时代

2011—2018 年的光伏龙头企业,发展变化相对较慢。2011 年的行业龙头无锡尚德,如今已经排名十名以外,而晶科能源、天合光能、阿特斯等行 业排名较为稳定。当然,由于统计口径的不同,个别顺位有所不同,但是差距不大。


进入后浪时代,光伏行业迎来了新的变化,强者恒强,前十排名日益固化。新进入者很难再打破固有的市场格局。以2019年全球组件出货量为例。在GlobalData官方网站发布的全球组件出货排行榜中,前十名企业出货量为80.3GW,中国企业占据前十位中的八席,总出货量为67.5GW,占比84.06%。晶科位居第一,出货量为14.2GW;晶澳位居次席,出货量为10.3GW;天合出货量为9.7GW,位居第三。后面七企分别为隆基、阿特斯、HanwhaQ CELLS、东方日升、FirstSolar、协鑫、顺风。

2020年,这种趋势更加明显。半年财报显示,2020年国内出货量中,TOP10组件企业占比约为70%,而2019年这一数据为64%。其中,TOP3企业组件出货量占前十企业总出货量的45.3%。

2020年的国内出货量,以央企集采订单为主。截至到9月底的数据统计显示,大唐、华能、华电等在内的大型央企总共开展了约21.7GW的组件集采。从中标情况来看,一线企业中隆基、晶澳、天合成为大赢家,共占据了56%的份额。其中,隆基共收获5.43GW,晶澳拿下4.28GW,天合以2.45GW排行第三。除了TOP5企业外,只有亿晶光电和环晟光伏分别中标了超2GW的项目,位列第四、第五。


从2004年到2020年,中国光伏发展的时间虽不算长,但过程跌宕起伏、惊心动魄,既有施正荣、李河君、彭小峰、苗连生、朱共山、靳保芳这样的精彩前浪故事,也出现了晶科、隆基、天合、阿特斯、东方日升等这样的优秀后浪。但不管前浪还是后浪,希望长江后浪推前浪,一浪更比一浪强。

 

文章来源:世纪新能源网

 
标签:天合光能 , 晶科能源 , 阿特斯 , 隆基股份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