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报告
北京大学研究团队提高固态电解质安全性能及导电性能
2019-01-31

近日,北京大学深圳研究生院新材料学院潘锋教授团队进一步提高了该类固态电解质的安全性能及其离子传输性能。

传统锂离子电池均采用液态电解质,而液态电解质本身的性质直接影响到其安全性能。固态锂电池能够解决一部分安全问题。但由于固态颗粒间的电导率低,固态电池中的电导率一直不理想,直到关于运用MOF作为框架主体,锂离子液体作为离子传输客体的类固态电解质(MOF-IL)的研究报道,给固态电池开辟了新的研究视角。近日,北京大学深圳研究生院新材料学院潘锋教授团队就利用此类类固态电解质,进一步提高了该类固态电解质的安全性能及其离子传输性能。研究成果近期发表于Chemical Communications,题为“Enhanced lithium dendrite suppressing capability enabled by a solid-like electrolyte with different-sized nanoparticles”(Chem. Commun., 2018,54, 13060-13063;natureindex期刊 DOI: 10.1039/c8cc07476c)。

团队研究了金属锂电池中颗粒大小对MOF-IL离子导体性能的影响。研究者将两种不同颗粒大小的离子导体组合使用,相比于单一组分的离子导体,混合尺寸能有效减小电解质颗粒间的空隙,增加电解质颗粒间和电解质与锂金属表面的接触点,使锂沉积更加均匀,由此对锂枝晶生长的阻碍能力得到改善。并且由于导离子通道增加,电解质的导电性也得到一定的提高。该类固态电解质与商业化的正极材料LiFePO4、LiCoO2和负极材料锂金属组装成电池还表现出可观的倍率性能和循环性能,LiCoO2|electrolyte|Li电池初始容量为129 mAhg-1,在100圈后有94.6%的保持率;LiFePO4|electrolyte|Li电池初始容量为137 mAhg-1,在100圈后有94.8%的保持率。

锂枝晶生长情况及其原理图

电池循环倍率曲线

 
标签:锂电池材料 , 锂离子电池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