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报告
“新能源+储能”的探索模式已经拉开
2018-08-31

目前,中国已经成为新能源利用第一大国,数据显示,到2050年,我国风电、光伏发电将成为电力的主导,分别占到总发电量的21%至24%。同时,我国也是全世界最庞大的电动汽车市场。作为未来三大新兴产业——新能源并网、智能电网、电动汽车的发展瓶颈都指向储能技术,可见市场潜力巨大。而随着我国新能源的比例不断增加,“新能源+储能”的探索模式已经拉开,呈现扩大的趋势,多个项目在各省市落地开花。

全国首个光伏储能项目——青海共和光伏储能项目建成

近日,青海共和光伏储能项目作为全国首个光伏储能项目已建成,承担了各种新技术的试验任务,其中发电系统采用了当前各类新技术,包括固定+单面、固定+双面、平单+单面、平单+双面、垂直+双面;储能系统采用磷酸铁锂、三元锂、锌溴液流和全钒液流各类电池,并且在交流侧和直流侧均有尝试;在实际运行中,分别设置了20%、25%、30%限功率情况下光储系统结合能量搬移、调峰调频、平滑出力、跟踪计划不同功能需求的控制策略。其目的是对储能系统的电池特性、容量配比、系统匹配以及控制策略进行研究。

青海首个电网侧储能项目花落海西

7月18日,格尔木美满16MW/64MWh储能电站项目开工典礼在海西110千伏白杨变举行,标志着由国网青海省电力公司主导实施的首个电网侧储能项目正式在格尔木市落地。建设规模为16兆瓦,容量64兆瓦时。通过储能与光伏、风电结合,可有效防止弃光弃风。项目投运后,可以为电网运行提供调峰、调频、备用、黑启动、需求侧响应等多种服务,促进海西地区电网削峰填谷,有效缓解海西电网压力。

江苏淮安市首个居民侧光伏储能项目落户白马湖

今年4月份,金湖县供电公司与江苏电科院专家联系,将风电、光伏、储能为一体的微电网项目建设纳入研究试点,根据渔民个人意愿,选取了两户渔民试点建设光伏+储能项目,由该公司提供3千瓦的储能设备,渔民自行安装光伏太阳能,通过光伏发电存储+市电低谷时段储能方式,解决单一电源点供电问题,保障在失去市电的情况下,实现瞬时切换,通过储能电池向居民提供基本电力保障,可化解用电故障抢修安全风险,实现岛上试点渔民24小时不间断供电。

储能项目的推行,主要面向谷电期间较峰电期间用电量大的用户,可以利用储能在谷电将低价的电能储存,在峰电价期间拿来使用。一方面可以减轻峰时电网的负荷,一方面为用户降低了生产成本。储能—光伏的配套适用范围更为广泛,一些24小时不间断生产的用户,以及商业类、公用事业类等用户都能够使用储能—光伏配套项目,白天利用光伏发电,将多出来的电能用储能设备储存,供夜间使用,节约用电成本。

从现有储能装机规模来看,除抽水蓄能外,电化学储能装机比例最高。据统计,截至2017年底,中国已投运储能项目中,电化学储能项目的累计装机规模达到389.8MW,其中锂离子电池的累计装机规模最大,达到227MW。而从近期国内投运的储能项目来看,储能调频项目主要是锂电池,且是三元锂和磷酸铁锂并驾齐驱;电网调峰项目则是以磷酸铁锂为主;用户侧铅炭电池和锂电池各有千秋;而在发电侧领域,则呈现出储能技术百家齐放的格局,从黄河水电已并网的光伏储能和正在招标的风电储能也能看出,三元锂、磷酸铁锂、锌溴液流、全钒液流都有涉及,这一方面说明储能在发电侧应用前景巨大,平滑输出、电能质量、调峰调频都将成为储能的用武之地。

当然不管哪种电池技术,都要因项目的具体情况而视,适宜地选择适合的技术。

虽然在储能产业我国仍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但我国对储能的推广和支持力度在不断加大,国家已经发布的电力、可再生能源和能源发展“十三五”规划,都将推动储能技术示范应用列为“十三五”的主要任务,明确提出要积极推进大容量和分布式储能技术的示范应用和推广。而储能实现了新能源发电和用电的供需平衡,改善新能源电能质量,提高电网的安全稳定性,参与电网调峰调频,提高光伏风电资源利用率,进而推动储能技术发展和应用,两者相辅相成,完美结合。

 
标签:锂电池储能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