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报告
激进还是理性 通威股份超330亿元押注光伏产业
2017-11-08

通威股份今年以来分别在单晶硅棒、晶硅电池、多晶硅料这三个光伏产业链环节陆续披露重要投资项目,累计计划投(出)资额高达331.2亿元。

2016年完成注入控股股东旗下光伏资产的通威股份有限公司(下称通威股份,600438.SH)正大张旗鼓地在光伏产业链进行扩产,试图缩小其与光伏龙头公司的差距。

11月6日,通威股份发布公告,该公司下属子公司通威太阳能(合肥)有限公司已与合肥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成都双流区西航港经济开发区签署投资协议,各投资建设年产10GW、合计20GW的高效晶硅电池生产项目。公告披露,两个项目总投资为120亿元,其中固定资产投资100亿元,流动资金20亿元。

这是通威股份今年以来对外公布的第五份投资公告。

记者统计发现,自1月5日至11月6日,通威股份分别在单晶硅棒、晶硅电池、多晶硅料这三个光伏产业链环节陆续披露重要投资项目,累计计划投(出)资额高达331.2亿元。

通威股份“土豪”般的扩产举措,足以让同行企业为之震惊。但相应地,质疑声随之而来。记者在某投资交流平台上看到,部分投资者已心生疑虑:通威股份钱从哪儿来,是否激进?产能会不会过剩,市场能否消化?

激进还是理性,纵观通威股份今年来的对外投资情况,这样的疑惑难免会产生。

财务数据显示,截至9月底,通威股份的货币资金为19.3亿元。尽管其报告期内实现16.6亿元的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维持着较为稳定的现金流,但面对动辄上百亿的投资项目,该公司未来现金流是否会面临压力着实令人堪忧。

由于该公司当前自有资金与巨大的项目投资额存在缺口,通威股份不得不选择对外筹措资金。

事实上,通过查询今年以来的公告,记者发现,通威股份正试图借助多种途径来确保充沛的融资。首先,该公司先后发行中期票据、短期融资券以及超短期融资券,发行规模合计70亿元;其次,该公司控股股东滚动质押股权,以获得向银行融资提供担保资格;第三,通威股份拟在2017年6月1日至2018年5月31日,向合作金融机构申请总额不超过100亿元人民币(或等值外币)的综合授信额度。

而借助上市公司平台向二级市场进行增发也是一种筹资举措,但有投资者对于这种方式表示担心,认为这种方式会影响中小投资者的利益。一分析人士告诉记者,“发行股份募集资金扩充业务,说明公司对未来业务发展前景较为看好。但是看好和实际发展是两方面事情。尽管对未来前景看好,但是依然面临未来实际发展不及预期的可能。”该人士还进一步指出,“从估值的角度看,由于募集资金扩张的业务需要一定时间才能最终释放业绩,所以发行股份后,股东面临当前盈利被摊薄,以及实际估值水平被动上升的不利影响。一旦未来业绩不及预期,公司股价可能大跌。”

记者发现,在今年以来发布的5份对外投资公告中,通威股份均未确定具体的筹资举措。对此,记者联系通威股份证代部门,但截至发稿时仍未获得回应。

那么,通威股份今年大举扩张产能,未来是否会面临产能过剩的风险呢?

通威股份光伏板块的业务分三大板块,分别为多晶硅料、太阳能电池以及光伏发电。其中,多晶硅料和太阳能电池为通威股份的优势业务,其在成本端具备很强的竞争力。而在今年以来的对外投资中,多晶硅料与晶硅电池为通威股份重点投资领域,累计投资额已达330亿元。

通威股份在接受机构近期调研时表示,其上半年多晶硅料全成本为6.4万元/吨,今年下半年每吨还有望继续下降2000元,这一数据优于多数同行企业。在电池片成本方面,该公司电池非硅成本2毛至3毛,低于5毛的行业平均水平。兴业证券在近期发布的研报中指出,随着补贴逐步退出,具备成本优势的企业将引领行业趋势。“相比于产业链其他环节,晶硅电池行业市场分散,本次公司凭借低成本及技术优势,大手笔扩张电池产能,有望实现行业市场集中度的提升。”

通威股份在中期报告中曾披露,该公司上半年多晶硅料与太阳能电池迎来产销两旺。其中,多晶硅料产能利用率超过110%,其电池产销量均超过1.8GW,较去年同期增长超过80%。

而在行业层面,一位长期专注于光伏行业研究的分析人士告诉记者,判断产能是否过剩,价格走势则是最直观的反映。

来自生意社的监测数据显示,截至11月3日,国内多晶硅市场行情小幅上涨,一级太阳能料的多晶硅国内目前主流成交价在15万元/吨至15.3万元/吨,下游需求稳定。

该人士表示,目前国内太阳能电池行业产能增速小于需求增速,单晶电池目前需求旺盛,多晶硅电池虽然存在结构性产能过剩,但整体价格却比较稳定。

截至11月7日,通威股份报收10.52元/股。尽管股价较上一个交易日上涨3.85%,但主力资金却出现分歧。Wind资讯的数据显示,11月7日,通威股份主力流入约3.66亿元,流出约3.70亿元,全天净流出300万元。

原文来源:界面新闻

 
标签:太阳能发电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