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报告
专家建议中国锂电建立第三方隔膜检测试用平台
2012-07-10

一年前,中国仅占世界锂电池隔膜产品6%左右的市场份额,但未来5年,世界或将承受来自中国锂电池隔膜产品的低价炮火。

亚化谘询提供的资料显示,截至2012年5月,中国已宣布投产锂电池隔膜企业有21家,宣布投产产能4.77亿平方米/年,与之相对,2011年中国市场用量仅1.6亿平方;考虑到其他在建或筹建、未公布的项目,如果全部专案都在2015年之前投产,总产能将为12亿平方米/年,甚至远超世界需求。

“中国很多隔膜产品,主要从韩国和日本进口的设备生产,缺乏自主开发新产品的能力,一方面无助于从高端市场要利润,另一方面容易在新的技术出现之时被淘汰。”7月2日,深圳惠程首席科学家、子公司江西先材纳米纤维科技公司副董事长侯豪情在接受采访时表示担心。

侯豪情分析,在锂电池两大应用市场中,通信电池领域基本上为中国产品所把控,但动力电池的隔膜产品基本都要依赖进口,“无论是从耐热性、良品率来讲,中国动力电池的隔膜没有一家能过得了关”。

锂电池有四大关键材料:负极材料、电解液、正极材料和隔膜,前三类已基本实现了国产化替代,而隔膜的国产化进程刚刚开始,此类产品约占锂电池制造成本的1%-20%。

近年,中国中国掀起了一波电池隔膜投资的热潮。从已投产和拟在建项目来看,隔膜项目所用的技术路线包括干法、湿法和电纺工艺,产品类型包括单层聚乙烯(PE),单层聚丙烯(PP),以及聚醯胺(PI)薄膜等。但令人忧虑的是,2011年底,中国中国已投产企业宣布隔膜的产能为3.6亿平方/年,但业内估计产量仅为4000万平方米,仅占当年宣布产能的11%。

亚化谘询同时认为,纵使2015年中国隔膜总产能达到12亿平方米,但实际产量或只有15%-20%之间,即为1.8亿-2.4亿平方米/年。

侯豪情坦言,国产化替化最重要的作用是隔膜产品价格的降低,2003年进口隔膜的价格为15-20元/平方米,但现今“通信电池隔膜已低于10元/平方米,动力电池低的可以达到12元,美国Celgard的产品价格较高,约15-18元平方米”。

IDG资本驻深圳首席代表姚海波则认为需要具体细分,动力电池一项,电动工具、电动自行车已部分实现进口替代,纯电动汽车、混合动力汽车的锂电池隔膜产品则基本自国外进口,但“我们更看重国产化替代所赢来的市场空间”。

2011年,日本企业占据锂电池隔膜市场的份额超过50%,美国企业占据28%以上,韩国SK为12%,中国企业约为6%。2011年全球隔膜市场规模为18.6亿美元,预计2015年达到43.8亿美元,年均保持29%的增长。

作为技术壁垒最高和国产化率最低的锂电池材料,2011年中国仍然有80%的隔膜需要进口。“中国产品目前虽然在良率方面存在不足,高端技术亦存在瓶颈,但关键在市场应用方面,国产化产品占据的比例将得到提升。”姚海波称,与进口产品相比,中国部分厂家的产品在性能指标上的差距已开始缩小,且拥有价格优势。

受政策鼓励和市场驱动影响,中国数十家投资者对隔膜生产均跃跃欲试,但技术制约和投资过热则是其不得不面对的风险。侯豪情对记者透露,江西先材已试生产的PI隔膜专案预计于今年9月正式投产,今年产能可达1万平米/天,产品主要应用在动力电池领域。不同于进口设备生产,技术为自主研发,“上海恒动电力下半年准备用我们的产品做实验,可以有效降低锂电池成本”。

一位隔膜企业高管则认为,大规模的投资会带来技术瓶颈方面的解决,这在正极材料、负极材料领域已得到验证,甚至在光伏、风电方面也有成功案例,“中国土地、人工、上下游领域的聚集,可以将隔膜产品的品质在做到稍落后国际一步的同时,价格做到国际最低。

锂电隔膜是锂电池四大关键材料之一。近期,在政策激励和锂电池市场的驱动下,锂电隔膜领域掀起了一波投资热,计划产能大有超出全球需求之势。但由于技术壁垒较高,目前中国产品的收率和品质都不尽如人意,约80%仍需进口。在日前举办的2012中国锂电隔膜研讨会上,专家疾呼:在国外产品与技术继续保持竞争优势的情况下,业内必须高度重视提高投资品质与效益,不断完善技术体系,建立上下游一体化的协作机制,努力提高项目的达产率和产品品质。

因隔膜产品毛利率高,进口替代的市场空间较大,地方政府欢迎与新材料、新能源汽车产业相关的锂电池及电池材料项目,并通常在土地、资金方面给予支援,锂电池及其关键材料受到资本市场的青睐,投资热潮不断涌动。

亚化谘询提供的资料显示,截至今年5月,中国宣布已投产的锂电池隔膜企业有21家,包括深圳星源材质、新乡中科科技、佛山金辉、南通天丰、天津东皋膜技术公司等;建设中的隔膜生产项目有17个,处于筹建阶段的项目6个(另有一批未公布资讯的筹建专案未列入统计范围)。其中,深圳星源材质公司实现了产能“连级跳”:2007年在东莞投资建成了480万平方米/年16~25μm系列的湿法生产线,当年售出360万平方米;2008 年1月,启动年产1000万平方米的动力锂电池高性能隔膜生产线(干法),并于当年9月投产;2010年11月,投资华南制造基地,将建13条动力锂电池隔膜生产线,一期工程5条生产线(干法)可望今年投产,产能为6000万平方米,2014年将完成第二期7条干法和1条湿法生产线,产能达到2亿平方米/年。由云天化公司出资成立的重庆纽米新材料科技公司,在长寿开发区建设了1500万平方米/年锂电池动力隔膜生产线,已于去年10月投产。

业内人士提出,如果全部专案如期投产,那么到2015年中国总产能将达12亿平方米,而预计中国隔膜市场需求量只有1.8亿~2.4亿平方米,其产量将大大超过中国需求量,甚至超出全世界需求量。

令业界感到意外的是,2011年中国宣布投产的隔膜产能合计为3.6亿平方米,而全年实际产量却只有约4000万平方米,仅为当年总产能的11%。两者之间为何有如此大的差距?亚化谘询研究认为,其主要原因是受到生产工艺和技术的限制,产品收率较低。目前,中国锂电隔膜业发展迅速,已经能批量生产出聚丙烯(PP)、聚乙烯(PE)等基体材料,但这些膜产品特别是高端隔膜的指标,还远未达到国外产品的水准。许多中国锂电池生产商为了保证产品的高品质,宁愿高价选购进口隔膜。

专家在研讨会上强调,要尽快提高中国电池隔膜的品质,必须加快中国自主创新和产学研合作步伐,提高产品品质并改进生产工艺,致力于开发高端产品,尤其要在大功率隔膜制造的关键技术上取得突破。

在这方面,有些研究单位和企业已经开始行动了。比如,中科院上海矽酸盐所在高分子基体上添加了无机涂层,大幅降低隔膜的高温收缩性,提高了锂离子电池安全性和充放电循环次数,该所已与河北金力新能源材料科技公司合作,发力推进产业化。深圳惠程公司开发生产了聚醯亚胺(PI)电池隔膜,其间接控股的子公司江西先材纳米纤维科技公司的PI纳米纤维电池隔膜项目,获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资金支援,中试生产线已于近日投运。扬子石化开发了聚丙烯烃专用料,已成功应用在电池隔膜上。

随着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以及围绕锂电池降本目标的落实,亚化谘询预测,日后的市场竞争将更趋激烈。行业风险主要来自4个方面,一是纯电动汽车实际推进速度可能不如预期,导致动力锂电池市场走势缓慢;二是国际巨头推动隔膜和涂层技术不断升级,国产隔膜难以进入高端市场;三是中国隔膜项目产能集中释放,在中低端市场形成激烈的价格竞争;四是国际巨头扩大产能,可能在中低端市场采取价格战。

为此,专家呼吁,在高速成长的中国锂电池和隔膜市场中,建立上中下游一体化的产业合作机制。首先,石化企业要根据隔膜厂需求,努力开发高品质、低成本的聚烯烃专用料;其次,隔膜生产厂与锂电池公司保持密切联系,以提高电池性能与品质为目标开展攻关;再次,科研机构和大学要瞄准世界先进水准,向企业及时提供技术解决方案。

针对锂电隔膜目前还没有形成国家标准的现状,专家还建议,由政府或行业协会牵头,在中国建立第三方隔膜检测、试用平台,为上中下游企业提供权威服务,增强下游企业应用国产隔膜的信心,促进隔膜国产化率的提升。

 
标签: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