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报告
行业首家!楚能新能源472Ah储能电芯量产下线
2025-07-04

集邦光储观察获悉,2025年6月30日,楚能新能源472Ah储能专用电池在孝感楚能三工厂正式量产下线。

在新能源产业飞速发展的当下,储能电池技术的革新成为行业竞争的关键。凭借前瞻性布局与技术深耕,楚能新能源率先实现472Ah储能电池产品量产,标志着其在储能电池领域取得了新的突破。

472Ah储能电池产品率先量产,7月底实现满产目标

据悉,这款产品将于2025年3月28日首次亮相,由楚能联合华能集团旗下的华清储创公司共同推出,旨在应对当前迫切的产品迭代需求,并充分利用现有的314Ah电池产能,立足市场需求的同时,也能兼顾全产业链的可持续发展。

为了推进472Ah电池快速量产,从年初确定项目到如今量产下线,湖北孝感楚能新能源三工厂完成了多次工艺迭代,最终如期实现首批产品下线。

接下来,楚能新能源三工厂将全面启动产能爬坡,预计将在7月底实现满负荷生产,单条生产线每天可产出1万颗472Ah电池。

该款产品的472Ah电芯方案采用“技术复用+产能共享”策略,通过移植314Ah电芯材料及产线工艺,不仅承继了314Ah电芯高可靠、高稳定、高安全、高一致性、长循环等多维优势,还实现三大突破性升级:

一是技术迭代优势显著,单颗电芯标称能量突破至1510.4Wh,较前代产品提升50%、能量密度达195Wh/kg;

二是系统集成效能跃升,对于1500V平台系统,通过搭载472Ah电芯,标柜20尺集装箱可实现6.28MWh方案,最大可拓展至6.9MWh,系统电量提升近40%,百兆瓦时应用占地面积减少20%;

三是商业价值多维提升,前端电芯生产产线和后端Pack制造产线的改造成本低,具有快速量产的潜力,综合成本降低20%以上,具备显著的经济优势。

三大基地全面投产,有效产能超110GWh

楚能新能源成立于2021年8月6日,总部位于湖北武汉,专注于新能源储能电池、动力电池、能源管理系统的研发、生产、销售、服务于一体的新能源创新科技企业,致力于为全球新能源用户提供一流的整体式解决方案和服务。

在储能产品上,目前已有100Ah、150Ah、280Ah、314Ah电芯产品;同时在电力储能领域,主要储能产品有液冷电池模块及高压液冷电池预制舱,分别采用280Ah、314Ah电芯;此外,还专门针对工商业储能领域,发布适用的233KWh及261KWh液冷储能户外柜。

截至2024年底,楚能在孝感、武汉、宜昌的三大生产基地已全面投产,合计有效产能超过110GWh。根据其发展规划,楚能计划在2025年实现总产能350GWh的目标。

目前,楚能已成功制造出超过30GWh的各类锂电产品,并自主研发了50余款动力电池、储能电池及模组PACK产品。与此同时,公司已累计申报超过4000项全球专利,并顺利完成了130多项国内和国际认证。

在手订单超40GWh,上中下游战略合作构建产业生态

据集邦光储观察不完全统计,2025年以来,楚能新能源与多家企业签订合同订单,先后中标中国电建、中核集团、中车集团、中储科技、三峡集团等大型储能项目,同时与特隆美储能签署5GWh电芯战略合作协议,与英国Immersa签订2.5GWh储能项目合作。目前楚能2025年储能新增订单已经超过40GWh。

此外,在472Ah储能电池产品发布会上,楚能与金风零碳、山东电工时代、运达智储、中天储能、领储宇能、特隆美储能六家企业集中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就472Ah储能电池产品项目应用达成全面战略合作。

为持续打造稳定成熟的供应链体系,楚能已与华创新材、瑞德丰、常州锂源三家上游供应商合计签署约230亿元供应合同,涵盖铜箔、结构件、正极材料等重要原材料。

通过与这些优质供应商的紧密合作,楚能构建起一个高效、协同的供应链生态,为客户提供更加可靠、高性能的储能电池产品,不仅巩固了楚能在储能电池领域的市场地位,还为其未来的产能扩展和技术创新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随着472Ah储能电池产品的成功实现量产,楚能正凭借技术升级、高效的生产体系以及完整的产业链布局,构建一个覆盖全产业链的储能生态系统。在“双碳”目标的推动下,楚能新能源有望在全球储能市场中占据更为有利的战略地位。

本文内容由集邦光储观察原创;如需转载或引用数据,请标明出处。

 
标签:储能产品 , 储能项目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