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报告
贸易战争冲击 成本、价格、产业布局全面重整
2014-04-14

太阳能市场在历经供过于求的洗礼之后,2013年至今的价格已经有逐渐落底的态势,除了市场的需求持续增加可以支撑价格外,各供应链段的成本也都已经接近短期的瓶颈。除了供需的影响外,随之而起的贸易战争也让市场价格出现波动,EnergyTrend持续评估贸易关税可能造成的影响,近期特别针对产业的成本、价格、以及毛利润等情况出具供应链成本报告,帮助业者更加了解产业链成本及价格讯息。

中日韩多晶硅产能持续开出 供需仍是价格最大变量

受到欧洲与美国分别针对中国太阳能产品提出反倾销、反补贴的影响,中国也针对多晶硅的进口施行惩罚性税率,但由于可以透过加工贸易的方式规避税率,实际上关税对于价格的影响并不显著,供需仍旧是市场价格变化的主因。

在供给方面,2014年预计还有许多厂商继续投入多晶硅的生产,除了日、韩厂商产能的增加外,中国几间主要厂商不仅同时扩增产能,更利用成本优势抢占市场。一旦市场的需求有所下滑,价格波动可能更加剧烈。

硅片仍以高效为主 集中化仍是关键

受到多晶硅全面性的涨价,硅片成本的差异主要会在大小厂的合约价、次级料的运用、以及汇率影响等,因此主流价格仍在US$20~25/kg。硅片的集中化明显高于其他供应链段,而许多垂直大厂在避免来源过于集中的情况下,也将硅片产能提高,以满足自身需求、降低外购比例。硅片80%的产出来自于中国与台湾,以专业的厂商做比较,目前中国的制造成本仍有优势,在第一季硅片价格调升的情况下,毛利润可达5~10%;而产能相对较小的厂商,受限于经济规模,毛利润多在2~5%之间。但第二季随着价格下修,又会再度压缩小厂空间,维持大厂获利的情况。

虽然硅片的产业集中化早已展开,但产业波动减缓了集中的速度。随着市场持续成长及厂商更有信心发展之下,预计未来硅片多数还是会由专业厂商生产制造,垂直整合厂商的硅片产能仅会维持少量。在这样的情况下,价格基准会由领导厂商所制定,并将加速下游集中化现象,让市场往大者恒大的方向前进。

电池片再陷贸易战争 成本、价格同时推高

上回中美反倾销、反补贴判决最终只针对中国电池片实行关税,让具备全球第二大电池片产能的台湾厂商看到了机会。台湾电池片本身就有直接销售美国,后续也接下许多中国厂商销往美国的订单,中、台的电池片价格持续互相影响,然而SolarWorld提起的新诉讼却搅乱了中国与台湾的合作关系。

受到双反因素干扰,第一季电池片成本都维持在较高的水准。EnergyTrend观察,台厂毛利润约在2~5%;但第二季受惠于浆料、硅片价格调整,应可再提升获利空间。而中国电池片虽原本成本就较低,但多为垂直整合厂,因此获利会集中在组件端。长期来看,电池片的获利空间会受到上游材料以及下游组件出海口的影响,自身的订价偏向被动。台厂面临双反的危机,也正是思考转机的关键时刻;而从其他垂直整合厂商或是下游开发商的角度来看,则是需要供应链中可以做为代工的伙伴,因此电池片厂商的定位,在贸易争端下会越趋明显。

终端组件稳定获利 运营模式决定赢家

自2013年起,主要的组件厂商开始扭亏。除了成本持续降低外,多个市场因为需求旺盛也让价格稳定保持,中国垂直厂商如果将中间获利都累积到组件端,毛利润可达15~20%。目前250W的销售价格范围从US$0.54~0.68/W都有,各市场价格差异大。

组件厂商在2013年已陆续转型,除了原本已有许多欧、美厂商减少生产制造以整合资源进行系统开发外,不少中国制造大厂也在2013年从原本单纯组件供应商的角色转为系统开发商。不仅开发大型电厂专案,也由于中国政策积极发展分布式系统,许多厂商转而经营中国国内中小型系统市场。因此在组件价格已经逐渐稳定的情况下,组件商区域市场开发及商业模式的选择、甚至是品牌运营的策略,都成了影响各厂商毛利润的关键因素。

(此文为摘录版本 全文可见EnergyTrend 2014 SNEC 特辑)

 
标签:多晶硅 , 电池片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