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邦光储观察发现,近期,印度可再生能源市场接连传来重磅消息。
一方面,自2023年以来,超过11GW的可再生能源招标项目被取消;但另一方面,大型企业还在不断加码投资,本土制造产能持续扩张。
围绕印度光伏市场近期这些动态,让我们来一同探究这个“冰火交织”的市场,在政策调整与市场的博弈中,正经历着怎样的机遇与挑战。
市场遇冷超11GW可再生能源招标被取消
印度新能源与电力国务部长Shripad Yesso Naik透露,自2023年4月1日至2025年6月30日,印度的可再生能源实施机构(REIAs)已累计取消了高达11.4GW的可再生能源采购招标。
据悉,这些取消的项目里,光伏领域占了大头。这些招标主要由印度太阳能公司(SECI)、印度国家火电公司(NTPC)、印度国家水电公司(NHPC)和SJVN等国有机构发起。
招标被取消的主要原因多为以下几类:
市场反应冷淡:投标方参与度不足。电价过高:竞标发现的上网电价不具备竞争力。购电协议问题:目标终端购电方退出,导致购电协议(PSA)无法签署。
集邦光储观察认为,这些问题不仅影响当前招标项目推进,也或多或少折射出印度可再生能源市场发展正经历的结构性挑战。
部长还提到,尽管这些机构已发出43.92GW可再生能源容量的中标通知书(LOA),但相应的购电协议(PSA)尚未与最终用户签订。目前,自2023年4月以来,已签署的PSA容量为22.7GW。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印度政府在今年早些时候修订了招标指导方针,规定如果中标通知书发出后12个月内仍未签署购电协议,该中标将被取消。这一规则将倒逼中标企业与购电方加速对接,同时推动电网规划与招标节奏的协同,从制度层面减少项目搁置风险。
尽管招标市场遇冷,但印度光伏市场的长期吸引力仍促使不少企业逆势布局。
逆势入局
豪掷500亿卢比,布局1GW项目
尽管市场存在不确定性,但大型企业的投资热情不减。
7月31日,据外媒报道,印度本土能源巨头Avaada Group已与比哈尔邦可再生能源发展局(BREDA)签署了一份谅解备忘录(MoU),计划在该邦投资500亿印度卢比(约合5.69亿美元),开发1GW的可再生能源项目。
图:相关外媒报道内容
该项目具备以下亮点:
以太阳能为主:包括地面光伏电站、漂浮式光伏、社区太阳能以及电池储能项目。创造就业:预计将创造约500个直接就业岗位。快速投产:预计在购电协议(PPA)签订后的两年内开始生产。
该项目符合比哈尔邦的《2025年可再生能源政策》,政策目标是在2029-2030财年前实现23.9GW的可再生能源和6.1GWh的储能装机。
产能升级
本土企业扩大组件产能至2.5GW
本土制造业也在积极响应市场需求。总部位于大诺伊达的太阳能组件制造商Bluebird Solar宣布,将对其现有工厂进行扩产,年产能将从目前的1.2GW提升至2.5GW,扩产后产能增幅达108.3%。
此次扩产旨在满足印度政府推出的“PM Surya Ghar”(家庭屋顶太阳能计划)和“PM-KUSUM”(农民太阳能计划)等旗舰项目带来的激增需求。新增的全自动化生产线预计将于2025年10月全面投入运营。
这一举措既是企业对市场需求的回应,也体现了印度本土光伏制造业的扩张野心。本土企业的产能扩张并非孤立的市场行为,其背后既源于政府旗舰项目的需求拉动,也离不开政策框架的明确指引。
Bluebird Solar针对上述政策计划的扩产决策,本质上是对政策导向的直接响应。而当产业规模加速扩张时,政策细节的清晰化就成为避免市场混乱、保障扩张有序性的关键。
在这样的背景之下,印度新能源部(MNRE)针对政策合规要求作出的澄清,相当于为本土制造与项目落地之间架起了一座更清晰的规则桥梁。
政策校准
印度新能源部澄清ALMM合规要求
政策层面,7月28日,MNRE对业内高度关注的《批准的型号和制造商清单》(ALMM)作出了说明。
主要内容如下:
电池豁免条款:对于那些被要求使用ALMM List-I清单中光伏组件的政府项目,如果其投标截止日期在ALMM List-II(针对光伏电池)发布日(目前暂定为2026年6月1日)之后的一个月内,这些项目可豁免使用ALMM List-II清单中的光伏电池。(需要注意的是,此项豁免仅适用于光伏电池,不适用于光伏组件。这一规定旨在保护本土光伏组件制造业,同时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光伏电池供应压力。)
DCR要求不变:“PM-KUSUM”、“PM Surya Ghar”等计划下的国内含量要求(DCR)不会放宽。
BESS项目不豁免:如果私营企业安装的太阳能电站,其配套的电池储能系统(BESS)会将电力(直接或间接)输送到电网,那么该电站不能免除ALMM要求。这类项目不被视为纯粹用于自发自用的“表后”项目。
综合来看,招标项目的取消,反映出印度光伏市场在快速扩张中遇到的实际难题,主要是电价、电网消纳和购电方承诺之间没能很好地衔接。从一系列的举措中可以看出,政府正在试图通过政策调整来理顺这些环节。
不过,Avaada的巨额投资和Bluebird等本土企业的产能扩张,也表明市场的长期增长潜力和根本驱动力依然强劲。
再看中国企业在印度的布局,不少企业都察觉到印度光伏市场机遇与挑战并存的状况,有的企业加大投资、积极布局产能,也有企业因政策等因素调整了投资计划。
无论是上游制造还是下游项目开发,行业内的主要参与者仍在积极布局,对未来充满信心。对于光伏企业而言,唯有精准把握印度政策风向,深刻洞察市场供需变化,才能在政策与市场的动态平衡中,抓住印度光伏产业从规模扩张向质量提升转型的历史机遇。
本文由集邦光储观察原创;如需转载或引用数据,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