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报告
储能大电芯发展“雷声大,雨点小”?下半年3大核心关注点→
2024-06-19

在刚刚结束的SNEC展会上,多家企业均已推出300Ah+容量储能电芯产品,甚至不少产品已朝着500Ah+乃至1000Ah+快速迈进。毋庸置疑的是,储能电芯容量大型化已成为发展趋势之一。

但有业内人士表示,从当前的市场情况来看,储能大电芯“雷声大,雨点小”,280Ah仍是主流,300+Ah刚刚站稳脚跟。随着大容量电芯产品不断推陈出新,未来行业竞争核心又将如何演变?

在全球能源转型的浪潮下,近年来新型储能技术展现出迅猛的发展势头。到了2024年,新型储能被首次纳入我国政府工作报告中,预示着产业发展将迎来一个历史性的转折点,其累计装机容量很有可能超越抽水蓄能,成为规模最大的储能形式。

在这亮眼的发展背后,是竞争激烈的制造环节,尤其是成本占据最大比重的储能电芯环节。在降低成本和满足应用需求的双重驱动下,储能电芯技术正朝着更大容量的方向发展,市场上已经出现300+Ah、500+Ah、600+Ah、700+Ah甚至1000+Ah的大容量电芯。

理想丰满,现实骨感。尽管目前终端市场仍以280Ah电芯为主流,但“逐渐变大”的趋势已经很明显。预计2024年,大容量电芯尤其是300+Ah电芯的市场渗透率将显著提高,有望取代280Ah电芯成为下一代主流产品。

对于市场来说,降低成本是扩大规模的关键,同时也是推动企业技术创新和提高产品质量的核心动力。然而,当前储能行业的低价竞争已经带来了一些负面影响,如电站和电池质量的不一致性,制约了储能电站的调用。

因此,各大储能电芯企业需要找到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实现300+Ah大容量电芯低成本、高质量生产的方法,这将成为这一轮竞争的关键点。

1   新型储能迈向规模化

作为中国构建新型电力系统、建设新型能源体系的重要支撑,储能产业进入快速发展期,新型储能实现初步规模化发展。

新型储能是指除抽水蓄能外,以输出电力为主要形式,并对外提供服务的储能技术,具有建设周期短、布局灵活、响应速度快等优势。目前新型储能以锂离子电池储能为主要技术路线,占比九成以上。

国家能源局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年底,全国新型储能项目累计装机31.39GW/66.87GWh,提前两年完成“十四五”规划的新型储能装机目标。其中,2023年新增装机22.6GW/48.7GWh,同比增长超过260%。从投资规模来看,“十四五”以来,新增新型储能装机直接推动经济投资超1000亿元,带动产业链上下游进一步拓展,成为中国经济发展“新动能”。

图:新型储能累计投运装机规模预测,单位:MW

展望2024年,国内新型储能新增装机突破30GW、实现两位数增速的可能性很大。CNESA预计,2024年国内新型储能新增装机约30-41GW,2024-2030年平均新增储能装机规模约26.6GW-40GW,2030年国内新型储能累计装机规模将达约221GW-314GW。

随着新能源的快速增长,新型储能展现出巨大的发展潜力。截至2023年底,电化学储能装机已占到全国电源总装机的0.86%,在新能源总装机中的占比更是高达2.24%。特别是在2023年,新增投运的电化学储能装机相当于全国电源新增装机的4.91%,在新能源新增装机中的占比更是达到了6.08%,显示出强烈的市场增长趋势。

储能行业的赛道已经明确,市场预期乐观,引发产能的急剧扩张。根据工信部的数据,2023年全国储能型锂电池的产量已经达到185GWh。与此同时,全球电力储能的年总装机量约为100-120GWh,而新增的锂离子电芯产能(包括规划、开工和达产)已经超过了1TWh,但产能的平均利用率只有约50%。

储能产业链的供需严重失衡,导致产品库存增加,价格迅速下降。尤其是成本占比最高的电芯环节受到的影响更为显著。面对这种情况,2024年,储能电池企业需要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寻求实现极致降本的方法,以熬过产能出清的周期。未来,新型储能的发展前景仍然广阔,企业需通过技术创新和工艺优化来应对市场挑战,实现可持续发展。

2  大电芯“雷声大,雨点小”?

极致降本是新能源行业的必答题,也是打开市场规模的必要条件。无论是风机叶片、光伏硅片,还是储能电芯,都曾经或者正在经历这个过程。

作为组成储能系统的基本单元,储能电芯成本约占系统成本的六成左右,大电芯是近年来行业最为热议的技术话题。目前储能行业关于“大电芯”的定义主要指的是容量在280Ah以上的电芯。尽管2023年储能电芯、系统价格腰斩,但市场依旧对储能电芯的降价抱有期待。上海有色网数据显示,4月8日-4月12日,方形磷酸铁锂电池(储能型,280Ah)平均价格已跌至0.38元/Wh,标志着电芯价格正式进入3毛时代。

图:2h储能系统均价剖析

据EESA测算,20尺5MWh储能系统约需5000颗314Ah电芯;20尺3.44MWh储能系统约需4000颗280Ah电芯。以100M/200MWh电站容量计算,相较于280Ah电芯,314Ah装配的5MWh+集装箱式储能系统可减少32%产品使用数量、15%电芯使用数量,减少3.5%使用成本,节约300万元(280Ah电芯360元/颗,314Ah电芯400+元/颗)。

除了降本需求,单个储能项目正从MWh时代进入GWh时代,意味着应用场景端也对储能系统、电池提出了更高的容量要求。中电联《2023年度电化学储能电站安全信息统计数据》显示,2023年,电化学储能电站项目逐步呈现集中式、大型化的趋势,单体规模显著提高。

在极致降本和应用场景的双重驱动下,储能电芯向“大”看齐。6月13-15日,SNECC展会期间,搭载300+Ah电芯的5MWh+系统成为头部储能集成企业的主推产品。除此之外,6MWh+系统也为一大亮点。

当前储能大电芯潮流分化出了两大阵营:一类为300+Ah阵营,坚持与280Ah同样的71173尺寸,在材料、结构、工艺等方面优化性能;另一类为布局未来市场,展开500Ah+、600Ah+、1000Ah+、刀片电池等技术储备。两条路线反映了不同企业的战略思考,并没有高下之分,只是现阶段看来,下游对于搭载300+Ah电芯的5MWh+集装箱的需求已逐渐落地。

数据来源:储能领跑者联盟(EESA)

储能大电芯势在必行,但也要清醒地看到,目前大电芯的交付是“雷声大,雨点小”,市场实际需求仍以280Ah为主流。EESA的2023年度数据统计显示,现阶段大电芯的应用仍处于商业化落地阶段。以2023年度(录得)数据来看,中国企业大电芯(280Ah以上)出货量约7.1GWh,占比仅4%,主要应用在工商业及源网侧储能场景。

相较于其他容量规格的大电芯,300+Ah量产速度最快,2024年这类电芯的市场渗透率将逐步提高,是最有望取代280Ah成为下一代主流的电芯。300+Ah电芯匹配的5MWh+则有望成为大型储能电站的首选技术路线。

3 高质量交付是关键

对于储能电芯企业而言,300+Ah电芯交付将成为今年下半年的重中之重,实现300+Ah电芯低成本、高质量交付则是这一轮竞争的制胜点。

300Ah+电芯的需求已经确定,与此同时恶性低价竞争的后果开始显现。一直以来,产品质量低下是导致当下储能利用率低下的重要原因之一。中电联《2023年度电化学储能电站安全信息统计数据》显示,2023年,电化学储能在新能源配储、独立能这两个场景下等效充放电次数分别为104、172次,平均利用率指数分别为17%、38%,当前储能利用率较低。

图:2023年电化学储能停运次数分布情况

图:2022年电化学储能停运次数分布情况

关于价格竞争,业内存在一些悲观的声音。在短期内,由于产品毛利率过低,企业面临资源短缺和经费不足的困境,无法继续投入研发,导致质量较差的产品淘汰优质产品,同时也带来了安全隐患。但从长远的角度来看,价格降低是不可避免的,这将促使企业挖掘更多的成本降低和效率提升的空间,从而开拓更大的市场。

就当前而言,能够大量供应的高质量300+Ah电芯无疑是优质的产能代表。

在2020年,宁德时代引入了280Ah电芯进入电力储能市场,与之相配套的71173尺寸标准至今仍是行业主流。

紧接着,在2021年,远景动力推出了305Ah储能专用电芯并实现量产,成为业内最早推出并量产300+Ah电芯的企业。

到了2023年,已有超过20家电芯企业相继发布300Ah+系列电芯,标志着行业正式迈入300Ah+时代。

据统计,2023年率先实现量产的300Ah+储能电池包括多家企业的产品:宁德时代314Ah、瑞浦兰钧320Ah、海辰300Ah、远景动力315Ah、鹏辉能源314Ah、欣旺达314Ah、国轩300Ah等等。2024年将成为300+Ah电芯量产落地的关键之年。

资料/文章来源:北极星储能网,中国能源报,集邦储能

 
标签:储能电池 , 宁德时代 , 鹏辉能源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