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报告
97亿!杉杉拟投建30万吨负极材料一体化基地项目
2022-04-28   | 编辑:faye   |    550 浏览人次

随着新能源行业景气度持续提升,电动汽车发展如火如荼,负极材料作为锂电池主要材料之一,需求量也在快速增长。在此背景下,国内许多负极材料生产企业都纷纷扩大产能规模,旨在进一步扩大市场份额,提升行业地位,如杉杉股份。

杉杉股份拟斥资97亿元,加码锂电池负极材料

4月26日晚间,杉杉股份发布公告称,下属子公司上海杉杉锂电拟在云南安宁设立项目公司,并投资建设年产30万吨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一体化基地项目,计划固定资产投资总额约97亿元。

公告显示,该项目建设内容含负极原材料加工、低温改性、石墨化、碳化、成品加工等全部工序的生产及生产辅助车间、办公楼、研发中心、检测中心和员工食堂等,总建设期预计32个月。

项目共分两期:一期项目规划年产能20万吨,建设周期预计16个月(自取得施工许可证起算);二期项目规划年产能10万吨,建设周期预计16个月(计划自一期项目建设完成并取得相关施工许可后开工)。

杉杉股份表示,项目工艺路线已经公司现有生产基地特别是包头一体化生产基地的产线验证,同时结合国内外优质客户反馈的基础上进行了工艺优化,具备技术可行性。此外,项目选址云南,公司可依托当地低成本的清洁能源和战略地域优势,积极拓展海外客户及快速响应其需求。

对于此番大手笔投建项目,杉杉股份称,本项目为集原材料加工、低温改性、石墨化、碳化、成品加工等全部工序于一体的负极材料生产线,项目建成后将有利于公司强化一体化产能规模优势,显著降低生产成本,提升盈利水平。

负极材料一体化布局提速,杉杉股份引入宁德时代等战投

杉杉股份成立于1992年,1996年在上交所上市。公司早期为服装企业,后转型为新能源企业,现有业务覆盖偏光片、负极材料以及电解液等,是综合锂电材料龙头企业。

截至2021年底,杉杉股份负极产能12万吨,石墨化产能4.2万吨。杉杉股份直言,随着公司新一代快充类产品在消费端客户的批量导入和主要动力客户快充类产品需求进一步增加,公司现有产能已不能满足下游客户需求。

对此,杉杉股份积极推进内蒙古包头二期、四川眉山一体化基地的云南基地扩产。包头二期6万吨负极产能预计今年三季度达产,眉山一期10万吨在计划今年底投产,随着新增产能释放,2022年负极材料出货量有望达到20万吨。

受益于负极材料业务下游市场需求持续旺盛,杉杉股份2021年产能满负荷生产,负极材料销售超10万吨。由此产生的负极材料业务营收达到41.4亿元,同比增长64.42%;归母净利润为5.25亿元,同比增长199.91%。

2022年1-2月,杉杉股份业绩保持稳健增长的态势,实现营收32.14亿元,同比增长约44%;归母净利润5.66亿元,同比增长约313%。

值得一提的是,为进一步夯实负极主业,增强资金保障以满足负极材料业务扩张的需求,4月19日,杉杉科技全资子公司上海杉杉引入宁德时代全资子公司问鼎投资、比亚迪、宁德新能源,昆仑资本四家上下游核心战略客户及供应商的战投增资,合计金额6.5亿元。

负极材料扩产如火如荼,新老玩家齐上阵

集邦锂电观察到,今年以来,除了杉杉股份,贝特瑞、璞泰来、东莞凯金、翔丰华和中科电气等传统负极材料企业均在加速扩张石墨化及负极材料项目。

例如,今年1月,杉杉科技眉山20万吨锂电池负极材料一体化基地开工;福建杉杉年产5万吨动力电池负极材料项目二期开工;贝特瑞年产20万吨负极一体化项目落户云南大理;

2月份,贝特瑞宣布拟投资50亿元建设年产4万吨硅基负极材料项目;中科电气牵手宁德时代合作建设10万吨锂电负极材料一体化项目;璞泰来总投资80亿的电池负极材料及石墨一体化项目开工;国轩年产40万吨负极项目在乌海开工;

3月份,总投资60亿元凯金锂电负极材料项目在江苏滨海港片区开工;中科电气10万吨负极材料一体化项目落户贵州贵安新区;国民技术拟30亿扩建10万吨新能源负极材料一体化项目......

除了传统负极材料企业,龙佰集团、索通发展、杰瑞股份等负极原材料相关企业和其他领域的“新玩家”也在加速布局,积极寻找新的业绩增长点。

例如,2月份,钛白粉龙头龙佰集团宣布拟建设年产10万吨锂离子电池用人造石墨负极材料项目;3月份,石油服务企业杰瑞股份在甘肃省天水市甘谷县的年产10万吨锂电池负极材料项目开工;4月份,预焙阳极行业龙头索通发展宣布拟建设年产20万吨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一体化项目。

小 结

可以看到,为应对下游持续高涨的需求以及原材料、石墨化价格上涨的压力,负极材料一体化布局已成为新老负极材料企业竞逐的焦点,如杉杉科技、贝特瑞、中科电气、璞泰来和国民技术均有布局负极材料一体化项目。

此外,还有不少企业通过布局新型材料,筑起发展优势。贝特瑞就曾在年报中表示,公司将加快推进新型负极材料的前瞻性布局,已成为国内首批实现硅基负极材料量产厂商之一,拥有3000吨/年硅负极产能;翔丰华也在新型碳材料方面进行技术储备和开发,产品已具备产业化条件。

值得注意的是,负极材料需求虽旺,但企业仍需对当前产业发展形势做好统筹布局,理性扩产,避免盲目投资、重复建设。

本文为集邦锂电原创,转载请注明来源,文/Martin

 
标签:杉杉股份 , 负极材料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