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报告
PERC主流地位短期内无法撼动 异质结优势与挑战并存
2020-01-13

在过去的一周里,“久旱”的光伏股民终于迎来“甘霖”。

自1月7日起,在山煤国际三连板“一”字涨停的带动下,异质结HIT电池概念开始全面爆发。金辰股份、康跃科技、东方日升、亚玛顿等10余家个股全部涨停,晶澳科技、中来股份、罗博特科等该板块的其它品种亦涨幅居前。

显然,此次由异质结HIT电池概念上演的涨停潮表明,该板块已经成为当前A股市场最强风口。即使在多家企业纷纷发布“风险提示公告”后,仍然没有拦住这火爆的涨势。

1月10日,大盘持续走低,异质结HIT电池概念股却逆势大涨。山煤国际开盘后一度涨停,虽然后炸版回调,但截止下午3点收盘,仍保持了5.05%的涨幅;捷佳伟创、彩虹、东方日升和拓日新能等相关股票虽未继续前几日的涨停态势,却也逆市上扬,各有斩获。

如此可喜的态势,不仅让异质结HIT电池成为A股当红“炸子鸡”,也让众多光伏从业者乐观的认为,异质结HIT技术的突破将取代PERC市场主流地位,带领行业迎来新的拐点。

然而,尚处于研制初期的异质结HIT技术却是优势与挑战并存,其爆红的背后仍有众多亟待迈过的门槛。能否成为下一代技术领袖,还有待时间的考证。

那么,突然火起来的HIT电池到底是什么?它的优势有哪些?将对整个光伏产业产生哪些影响?是否真的可以取代已经占据市场主流地位的PERC技术?

01HIT电池或将成为光伏产业最大风口

异质结电池(HIT)全称是晶体硅异质结太阳电池,别称还有HJT、HDT、SHJ。该技术是在晶体硅上沉积非晶硅薄膜,综合了晶体硅电池与薄膜电池的优势。是高转换效率硅基太阳能电池的重要发展方向之一。

据招商证券报告,HIT电池结构是以N型单晶硅片作衬底,正反面个三层薄膜(本征非晶硅薄膜、掺杂非晶硅薄膜、金属氧化物导电层TCO)。

这种结构给HIT电池带来了效率高、低光衰、温度系数低、双面发电、弱光响应高等多项优势,呈现出来的结果就是,HIT电池具备更高的发电能力、度电成本更低。众所周知,高效率和低度电成本是光伏产业技术发展过程中的两大重要目标,HIT电池正好符合了光伏行业的永恒追求。

据业内资料,当前包括HIT、PERC+、Topcon在内的五大光伏行业先进技术中,被公认的最具竞争力的就是HIT和PERC+这两条技术路线。

其中,PERC电池技术,具有成本较低、与现有电池生产线相容性高等优势,且自2016年加快发展到现在,已成为了高效太阳能电池的主流方向。

但是对比来看,虽然PERC电池在工艺复杂程度、产线兼容性以及工艺成熟度上更有优势,却也存在固有的光衰问题与转化率问题这两项限制。而HIT电池则具有效率高、低光衰的特性,未来升级空间更大。

一位资深从业者告诉能见,“就近几十年的技术探索结果而言,未来10年行业比较认可的技术方向是HIT+钙钛矿做叠层电池(Tandem)。HIT到叠层只需要增加3道设备,4层膜,成本增加约0.2元/瓦。HIT可以升级到叠层,HIT产线和下一代叠层产线可以完全兼容,这大幅度降低了HIT产线被颠覆的风险”。

综上所述,HIT电池优势明显,而技术的进步让HIT量产的可行性大幅增加,甚至部分从业者乐观的认为HIT电池或将成为2020年光伏产业最大风口。

02光伏企业与社会资本纷纷布局

如此被看好的异质结技术自然也会成为众多企业和社会资本竞相追逐的对象。

作为异质结领域的“拓荒者”之一,晋能科技早在2017年5月就已宣布,将正式推出超高效异质结HJT组件,其现有产能100MW,未来规划产能为1GW,晋能科技一度成为光伏异质结组件行业领跑者。

如果说2017年之前的HIT电池领域只是个别企业的小范围探索,那么HIT真正被光伏企业和资本方瞄准则是在2018年。

2018年5月,通威股份宣布与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三峡资本控股有限责任公司,共同建设规划2GW异质结太阳能电池产能项目。

同样在2018年5月,中国电子彩虹集团也紧跟前沿技术发展潮流,发力高效异质结技术,与嘉兴市政府签约,总投资约35亿元人民币,规划建设2GW异质结电池智能制造基地项目。

随后,2018年6月,浙江爱康科技异质结(HIT)高效太阳能电池项目在浙江市长兴县正式签约,总投资106亿元,总产能为5GW。

进入2019年后,被各方看好的异质结在不断摸索设备工艺和电池工艺的同时也在朝着量产化和推广化的道路上不断迈进。

2019年7月,山煤国际发布公告对外披露,与钧石能源签署了《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双方将共建高达10GW的异质结太阳能电池(HDT)生产基地。

2019年8月,东方日升年产2.5GW高效异质结电池与组件生产项目正式开工。该项目计划形成年产2.5GW电池片、2.5GW组件的生产能力。

2019年11月,汉能成都研发中心刷新高效硅薄膜异质结太阳能电池的世界纪录,其制备的冠军电池片,全面积(M2,244.45 c㎡)光电转换效率达到25.11%。(自2017至2019年,汉能SHJ电池转换效率稳步提升,从22.85%至25.11%。)

截至目前,国内已有约20余家企业参与到异质结电池研发、生产中,规划总产能已超过20GW,资本的涌入为HIT设备和工艺研发创造了良好的客观条件,HIT技术替代PERC成为市场主流先进技术的呼声也越来越高。

03PERC市场主流地位尚未动摇

HIT技术真的能够取而代之成为未来的主流技术吗?实际上,HIT电池爆红的背后仍有众多亟待迈过的门槛。

首先,高昂的成本成为HIT技术在推广中存在的最大制约。晋能科技总经理杨立友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推广异质结技术的主要障碍之一是价格。目前异质结电池还是非常高端的产品,产量相对较小,成本还比较高,尚未在市场上直接参与竞争”。

其次,作为一种新技术路线,HIT技术对其他高效技术的设备不兼容也成为其要面对的非常严峻的挑战。

据了解,HIT所需PECVD设备和现有设备差别较大,而HIT电池进口设备约为8-10亿元/GW,国产设备约为5-8亿元/GW,PERC则只需要2.5-3亿元/GW,HIT电池设备成本约为PERC的3倍。换言之,设备国产化是HIT被大规模采用的前提,而国内技术并不成熟。

此外,在研发进度方面,HIT技术尚处在小范围试产阶段。近日,因为HIT概念持续爆发,为了避免市场炒作,此前被热炒的几家企业纷纷发布“风险提示公告”。

通威股份在互动平台表示,公司目前在太阳能成都和合肥基地有布署HIT电池,但目前仍处于研发阶段。

金辰股份也发布公告称,其年产40台(套)光伏HJT高效电池片用PECVD设备项目,是新募投项目,相关技术也属于新技术,不排除存在研发失败的风险。

就连此次HIT概念爆发最大的黑马企业山煤国际也发布风险提示称,公司目前仍以煤炭开采和销售业务为主,并未开展电池领域相关业务。

反观PERC技术,自2015年在领跑者项目中进入大众视线以来,便承载了光伏行业降本增效、走向平价的重要使命。在其电池的效率记录屡次被隆基和晶科刷新后,PERC已然走在产业化道路的前列。

总而言之,虽然异质结最有可能成为下一代领先技术,但整个市场的HIT都还仅仅处于研制初期,与成熟的PERC技术相比,HIT电池是否能量产,甚至是否能成为行业共识都还有待时间检验。

来源:能见Eknower

作者:冯优

 
标签:PERC , 异质结电池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