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18年底以来,因需求旺盛,光伏玻璃供应一直处于紧缺状态,其价格也不断上涨。2018年11月光伏玻璃销售均价约为20元/平米;今年8月,这一数字已经刷新至26元/平米。短短9个月,光伏玻璃均价上涨幅度高达30%。那么,光伏玻璃到底是什么?在之后,光伏玻璃市场走势如何,它是否能够一跃成为市场新宠呢?
光伏玻璃到底是什么?
光伏玻璃是一种低铁含量的硅酸盐玻璃,在光伏领域被称为超白玻璃,其原材料主要为纯碱和石英砂。
光伏玻璃在光伏组件中起到保护电池不受水气侵蚀、阻隔氧气防止氧化、耐高低温、良好的绝缘性和耐老化性能。同时光伏玻璃有着美观、透光可控的优点,并且在节能发电的同时完全脱离燃料过程,它不会产生废气,同时避免了余热、废渣和噪音的污染。
光伏玻璃根据应用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应用于晶硅电池的超白压延玻璃,另一类是应用在薄膜太阳电池上的透明导电氧化物镀膜玻璃。
晶硅电池用光伏玻璃
晶硅太阳电池所用的超白玻璃仅仅是太阳电池组件封装时的一种封装材料,除 了对它的可见光透过率和外观、尺寸有要求外,并无其它特别要求。所以,业界普遍采用压延法生产,超白玻璃在晶硅太阳电池组件中仅占其成本的2%~3%。
薄膜太阳电池用光伏玻璃不论哪种类型的薄膜太阳电池,均需要一块平板玻璃作为衬底,在上面制作各种太阳电池所需的薄膜涂层,其作用类似TFT-LCD液晶面板中的玻璃基板。由于薄膜制成需要高温的镀膜工艺,所以对玻璃的平整度、透光率、镀膜工艺等要求较高,这就是所谓的薄膜太阳电池的镀膜玻璃,业界通常采用浮法生产,材质为钠钙超白玻璃。与晶硅太阳电池中的超白玻璃不同,镀膜玻璃是薄膜太阳电池中的一个关键原材料,其成本大约占整个薄膜太阳电池成本的33%以上。光伏玻璃行业发展前景如何?光伏市场前景广阔
光伏玻璃作为光伏组件的原料,其需求直接受益于全球光伏装机的增长。2018年全年,中国光伏发电新增装机4426万千瓦,仅次于2017年新增装机,为历史第二高。
2019年光伏装机规模预期好转,将进一步提升光伏玻璃的需求。预期2019年光伏装机量达到120GW(增速15%)。另外,旺季即将开启,光伏玻璃有望量价齐升,下半年国内光伏市场将于8月底开始启动,四季度单季度全球需求有望达到40-45GW,将成为有史以来最旺季度。
双玻组价需求增长光伏玻璃的需求受双玻组件渗透率的影响,和常规组件相比,双玻组件多用一块光伏玻璃取代原背板成为光伏组件的背板,带动光伏玻璃单位需求量增49%。由于双面双玻组件可在成本增加有限的情况下实现光伏组件的双面发电,双玻组件近年来市占率逐渐增加。长期来看,随着双玻组件需求提升,将进一步提升光伏玻璃的需求。龙头份额持续扩大目前的光伏玻璃行业呈现寡头格局,技术与资本双密集;龙头快速扩产中,除龙头外企业鲜有扩产动作。作为产业链产能相对紧缺环节,巨大缺口的需求下,光伏玻璃产能刚性、三巨头寡头格局清晰,像信义光能、福莱特这些行业龙头企业充分受益,旺季来临,有望实现规模、市场份额、行业地位及业绩的全面提升,根据目前各企业的扩产规划,两家龙头的合计市占率将在两年内超过60%。
2018年光伏玻璃产能分布随着行业的进一步发展,国家补贴政策将会逐渐降低,规模小、品牌知名度差、融资能力差的中小企业将会在未来的发展中与一线龙头企业的距离越来越远,市场份额将会向规模化光伏玻璃企业进一步集中。
光伏玻璃贵?以后会越来越贵
站在组件商的视角上,不管是硅材料和电池片都在变得越来越便宜,就连氟膜等化工材料都在降价,而光伏玻璃不降反涨,是不是太显眼了点了?
自4月1日后,国家增值税税率由16%下调到13%,多数光伏产品下调了终端售价以把税收减免的优惠让利下游,而唯独光伏玻璃价格更为坚挺,把增值税下调后的大部分收益留在了自己手中。
光伏玻璃成本都已经大于晶硅成本了!
不要嫌弃光伏玻璃贵,因为以后光伏玻璃只会更贵。
随着双玻组件的大规模应用,光伏玻璃现有的产能已经显得有些紧张了,而随着光伏需求的回暖甚至爆发,光伏玻璃的价格只会水涨船高,这是毋庸置疑的。
笔者甚至更悲观的认为,光伏玻璃,将在未来相当长的一段时间之内,成为光伏行业发展的最大一只拦路虎。
首先,光伏玻璃的供给,很难由组件企业自身去克服。
光伏组件成本的降低,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光伏企业的规模效应和供应链体系的完善。业内的龙头企业中,绝大多数都拥有一条近乎完整的上下游供应链,即使是不完整的部分也可以通过战略合作等方式进行资源整合。业内经常有人开玩笑说,那几家龙头企业就差买个硅矿自己挖二氧化硅了。
然而也正是因此,各家企业的生产链其实已经在某种意义上扩张到了极限,技术弹性已经无限趋近于零,就好像当年的诺基亚,全产业链带来的成本优势越大,技术创新的难度就越是难如登天。
光伏行业毕竟还是一个日新月异的‘高科技’行业,基本上每个月都会冒出来一个新技术或者新应用,如今大家的现金流都挺拮据的,再斥巨资去涉水比晶硅更加资金密集和技术密集的光伏玻璃,无疑会进一步压缩各家企业仅有的一点弹性空间,智者不为。
万一哪天透明组件成为主流了呢?
与其斥资去搞光伏玻璃,不如索性好好研究研究透明背板。
再者,光伏玻璃说到底都还是玻璃,而不是光伏,中国玻璃行业自九十年代发展到现在早已成熟,大鳄小鳄无数,虎口夺食的难度远不是当年的晶硅市场可比的。
其次,光伏玻璃的门槛太高,双寡头的势头已成
光伏玻璃本质上是低铁的超白钢化玻璃,与主流的浮法玻璃的技术和设备有很大的不同,这就使得产线之间无法相互转换,也就是说,如果想生产光伏玻璃,必须重新上一条全新的生产线。
而一条一千吨日熔量产线的投资高达六七亿元以上,而一条一千吨日产线相比于五百吨日产线,其成本最少可以节约10%,仅此一条,直接就将百分之九十九的玻璃厂踢出了行业准入门槛之外。
除资金门槛以外,技术门槛也是一只拦路虎,超白玻向来号称玻璃制造业的明珠,光伏玻璃更在高透光性的基础上要求更高的抗冲击性,制造难度远大于普通玻璃,目前真正掌握光伏级白玻技术的公司在全世界范围内都不算多,相关的技术认证尤其是海外技术认证更是极其繁琐冗长,而国内日益提高的环保要求,则进一步提高了这一门槛。
在资金与技术双密集的门槛之下,光伏玻璃双寡头的趋势已经无可避免,当前,信义光能和福莱特玻璃已占据了市场的五成以上,且还在不断扩产中,义光能有望于2020年1季度、2季度和下半年于广西北海分别投产3座1,000吨光伏玻璃窑炉。福莱特玻璃计划于2019年上半年在安徽投运一座1000吨光伏玻璃窑炉,2019年下半年于越南投运一座1000吨窑炉。未来两家企业的市场占比甚至将超过六成。
过高的门槛与双寡头,几乎让光伏玻璃不可能在短时间内出现大量的产能过剩,除非两家寡头疯了。
而且即使光伏玻璃日后产能略有过剩,也很难大幅度降价。
光伏玻璃说到底,还是超白玻璃的一部分,而超白玻却从来都不是光伏产业的一部分,或者至少不是不可替代的。最少人家可以拿来做鱼缸之类的家居用品。
再次 技术进步对价格影响不容乐观
既然规模化生产的降价空间有限,那这个希望就只能依托于技术了。
光伏玻璃的降价空间,主要来自于光伏玻璃的更轻更薄,以达到更省原料的目的。
目前光伏玻璃的主流尺寸还是3.2mm,业内部分企业已经尝试使用2.5mm,在并不远的未来,2.0mm将是光伏玻璃主要的技术前进方向。
但是,2.5mm相比于3.2mm来说,价格相差仅仅10%,相比于原材料的节省,这个价格可以说是非常不友好了。
究其所以,还是钢化工艺的难度变得更大,更薄的玻璃爆率变得更高等。虽然业内许多人认为,随着双玻组件的普及,更薄的光伏玻璃随着产量的增加在技术改进之后会变得更加亲民,但笔者本人却认为这个降价的幅度不会太大。
因为钢化技术的发展并不完全以光伏玻璃为驱动,除非,光伏玻璃的产量能大到玻璃钢化炉的厂家也坐不住的程度。
简单来说,就是技术改进的动力不足。
将眼光放在整个玻璃行业的话,主流的建筑用钢化玻璃是5mm以上,轿车玻璃是4mm,3mm的钢化技术主要应用于光伏和家电玻璃领域。
以现有的钢化炉来看,钢化3mm以下的玻璃无疑是非常吃力的,如果仅以是出于成本的考量,钢化技术的改良起码在短时间内,还是无法实现廉价的。
换句话说,2mm甚至2mm以下的钢化技术,成熟是早晚的事,但对光伏玻璃最终的降价空间,依然还要打上一个问号。更薄的光伏玻璃,在面向市场时,更多的可能是为了减轻组件重量,而不是大幅度降低生产成本。
另外,更薄的玻璃意味着更高的运输难度,这也是不得不考虑的。
综上所述,光伏玻璃短期之内涨价已经是不可避免,而降价却依然还是遥遥无期,至少尺度绝不会像硅片那样一泻千里。
在硅片等环节一降再降的今天,相当一段时间之内,它都要成为行业的拦路虎了。
来自:光伏测试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