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报告
浅析氢能在我国的发展现状
2019-01-04

2018年12月18日,欧盟发表声明称,经过各国协调商定,确定了“到2030年前,所售汽车二氧化碳排放量需在2021年的基础上减少37.5%”的目标。这意味着欧洲将加大电动汽车发展速度及扶持力度,到2030年,约1/3的汽车将是电动或是氢能动力的。

目前,欧洲正在运行的加氢站139座,加氢站保有量居全球第一。取得如此成就与政府的大力支持密不可分:早在2008年,欧盟就出台燃料电池与氢联合行动计划项目(FCH-JU),该项目确定在2008-2013年至少斥资9.4亿欧元用于氢能和燃料电池的研究与发展,涉及项目包括氢气车队项目、ZERO-REGIO项目和小型车辆氢气链项目公开实验。此后于2015年,英国低排放汽车办公室决定设立加氢站基础设施补助金,预计共投资600万英镑,2年内计划为英国增加12个氢基础设施项目;2016年,德国交通部计划于2019年前投资2.5亿欧元(约18亿人民币),用于氢燃料电池汽车研发和推广,并实现规模化生产。同时德国政府制定了基金项目,计划在2030年前建设将近400座加氢站;德国还规划资金790万欧元,计划在2018年完成燃料电池驱动的零排放火车示范项目,并且宣布燃料电池和氢气技术国家创新计划(NIP-2)将持续至2025年。在2016-2018年间,德国为该项目提供了约161万欧元的补贴。此外,在2018年3月前,英国交通部将为购买FCEV的消费者提供4500英镑(约6600美元)的补助。

将目光转向国内,今年开年,山东省便打响企业合作发展氢能第一炮:山东氢能源与燃料电池产业联盟正式成立。该联盟由68家省内外会员单位组成,其中理事单位37家,成员单位31家。计划将以济南为核心辐射全省,将山东省打造成“中国氢谷”。

另一省份广东省在去年8月末,有8座加氢站项目在佛山市联合动工。加上已建成的两座,届时,佛山将成为国内拥有加氢站数量最多的城市。

在广东省两千多公里外的张家口市,也在借助2022年冬奥会举办东风,全面布局氢能产业。预计到2020年全市将建成加氢站21座,实现制氢每年2万吨,投入使用的氢燃料电池公交车、物流车、出租车计划达到1800辆,初步形成从氢气制备、储运、加注到氢燃料电池发动机和整车研发、生产、检测的全产业链。

车企方面,谈到燃料电池乘用车就不得不提到上汽集团。目前上汽已完成前后四代氢燃料电池轿车的开发。累计实现 81 辆氢燃料汽车示范运行。

长城汽车董事长魏建军此前在WEY的两周年品牌发布会上表示2022年计划推出首款氢燃料电池汽车。

此前在2018年3月,长城成为加入国际氢能委员会的首家中国汽车企业,与奥迪、宝马、戴姆勒、通用、本田、现代等国际著名汽车巨头成为伙伴。

另一将氢燃料电池作为重要发展方向的企业——潍柴动力,与国内外氢燃料电池企业均有建立合作关系:不仅以1.63亿美元认购全球氢燃料电池领军企业加拿大巴拉德动力系统有限公司19.9%的股份,成为该公司第一大股东,还与博世签订了战略合作框架协议,约定将共同合作开发生产氢燃料电池及相关部件。此外,潍柴动力还对国内氢燃料电池领先企业弗尔赛进行战略投资,并在氢燃料电池客车、氢燃料电池重卡等产品开发方面开展深度合作。

电动汽车龙头企业比亚迪亦表示公司有进行氢燃料电池的研究。并且与美国混合动力公司(US Hybrid Corporation)合作研发氢燃料电池客车。

目前已经商业化运营的加氢站有 2 座,分别在北京和上海。已建成使用,尚未对外营业的加氢站有 6 座,分别在大连、佛山、云浮、中山、十堰、郑州等地,佛山还有8座加氢站在建。此外,上海正在制定《上海市氢燃料电池汽车发展规划》,规划草稿计划 2017~2020 年在上海建设加氢站 5~10 座,2021~2025 年在上海建成加氢站 50 座。

但是目前氢能在我国的发展仍受到许多限制,例如产业链建设不完善、车用高纯氢价格高昂、加氢站建设审批缺乏规范等。此外,政府虽然出台了许多政策与措施大力支持氢能发展,但仍缺少许多配套措施。虽然目前已经取得许多进展,但氢能在我国的发展之路,仍然道阻且长。

 
标签:氢燃料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