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报告
青海借助“互联网+光伏”智能化光伏电站运维
2018-05-28   | 编辑:faye   |    659 浏览人次

青海日照充足、光热资源富集,有10万平方公里以上戈壁荒滩和库容247亿立方米的龙羊峡水库,发展光伏新能源产业条件得天独厚。近年来,立足光伏产业资源优势,黄河上游水电开发有限责任公司建设了装机总容量达286万千瓦的光伏电站,在国内率先形成电子级多晶硅等组件制造、系统设计与集成、光伏电站建设、运维的垂直一体化产业链。

而最近,这个太阳能资源位居全国第二的省份,以优势产业与前沿技术相融合的方式,推动光伏电站的设计、设备、材料、工艺、运维以及工程管理各环节智能化,实现了31座光伏电站无人值班、远程集中控制运行,有效减少了故障引起的发电损失。

专家表示,“互联网+光伏”就是产业链进一步高效运行倒逼催生的重要创新研究成果。相关创新成果不断推广,将加快组件在线监测技术发展与应用,有力推动光伏平价上网进程。

以往,偏远荒漠电站组件数量多、面积大、人员少,日常检查巡视、故障处理和设备维修压力巨大。以在青海省海南藏族自治州总装机达到1550兆瓦的风水光多能集成优化光伏电站为例,总面积超过42平方公里,各类组件数量达650万组,支架超过16万个,人工正常巡视一次需要24天,在如此范围内寻找一个故障点,犹如大海捞针。

如今,“互联网+光伏”的智能元素有效破解了这一难题。通过智能化“集中监控”,光伏电站实现了“集中监控、远程诊断、实时维护”功能。“远程诊断”将电站的高清摄像头采集信号通过无线数据实时回传,将故障精确定位到每个组串,专家远程协助,电站维护实现“少等待、易执行、快速解决”,大量减少了故障引起的发电损失。

据了解,“互联网+光伏”还实现了借助搭载GPS、红外成像和无线传输设备的无人机对组件进行热成像扫描,精确定位故障,通过覆盖整个电站的专用4G无线系统实现快速更换,确保每一件光伏组件始终在最佳工作状态。

专家认为,“互联网+光伏”打造的智能光伏电站结构简单,无直流汇流箱、直流配电柜等设备,单台设备故障不影响其他设备运行,大大提升了系统的可靠性,减少故障率,装机容量实际利用率高,对整个光伏行业的技术进步和产业发展将产生深远影响。

原文来源:新华社

 
标签:智能光伏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