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2020年的“脱帽”大限,2018年也被称作“扶贫攻坚关键年”。2018年3月,国家能源局发布《2018年能源工作指导意见》,明确提出将继续聚焦深度贫困地区,实施“十三五”光伏扶贫计划,加强光伏扶贫项目管理,保障光伏扶贫工作稳妥有序开展。同时,能源局下达了村级光伏扶贫电站规模约1500万千瓦,惠及约200万建档立卡贫困户。
作为十大精准扶贫工程之一,无论从国家、光伏行业还是贫困百姓的角度而言,光伏扶贫都是一件好事,但光伏扶贫事实上却因为频频爆发的电站问题,难以让百姓真正享受实利。标准缺失、质量问题、资金缺位、运维无序四大问题,在光伏扶贫电站重建设轻运维的思想之下,使得即便前期保证了光伏电站高质量完成,也无法保证其在25年的寿命中顺利完成持续保障贫困户收入的使命。
目前,缺乏运维成为制约扶贫收益的关键。在农村地区,光伏扶贫电站业主的运维意识目前显然还比较淡薄。调研表明,一些光伏扶贫电站长期没人现场巡检,导致杂草丛生、形成遮挡、电池板长期不清理,极大影响发电效果。严重的甚至出现在光伏板上面晒衣服、晒作物等情况,给光伏电站安全带来隐患。此外,由于一些贫困户缺乏相关运维知识、技能和能力,导致现场记录和巡检缺失,对光伏电站进行维护也难以及时完成。
另一方面,光伏扶贫工程大多处于偏远农村,交通不便。特别是户用分布式光伏点多面广,分布较为零星分散,专业化的运维团队也无法开展规模化运维,及时响应也缺乏保证。进而出现光伏电站专业运维人员到现场消缺,动辄需要几百上千费用,让贫苦户感觉吃不消。河北扶贫项目调研报告显示,部分区域农网电能质量差,逆变器设备频繁跳闸也成为运维的硬伤。
针对种种问题,业内专家表示,科普宣传力度应当加大,提高老百姓对相关知识的了解。深圳创动科技有限公司总工程师尹成庆表示,除了农网改造、配备专业运维人员、运用运维平台等信息化手段,针对光伏扶贫的实际情况和困难,作为光伏企业可从系统的角度着手,对光伏电站进行优化匹配。
以逆变器举例,这个设备在光伏电站里即重要又复杂,一个300kW的光伏扶贫电站,普遍的解决方案是通过50kW或者60kW的逆变器进行组合,那么一个电站就需要安装5~6台逆变器,逆变器数量增多,运维的难度相对就大一些。如果整个电站只有一台设备,那就非常简洁,不仅能够节省汇流箱,接线也得了到简化,减少了线缆混用、线缆裸露等可能出现的问题,让运维简洁起来。
运维质量是保证电站寿命的必要过程,而电站本身的质量则是其寿命的先决条件,这二者缺一不可。作为为贫困户打造阳光收益的惠民工程,目前部分电站施工质量较差、设备质量较差等等不同程度的问题也正在暴露出来。
由于光伏扶贫电站单体规模小、建设分散,大型龙头企业参与度相对较低。通常的方式是以县为单位进行招标,价低者得。部分缺乏经验的企业为了低价中标,不惜降低设备成本,甚至采用劣质光伏组件和逆变器,这显然已经违背了扶贫的初心。
尹成庆表示,对于本身初始资金筹措就存在困难的光伏扶贫电站来说,一旦光伏电站发生事故,对贫困户的打击很大,那显然就不能称之为扶贫了。如果发生火灾还可能威胁到人身安全,那这就简直是没良心。
在逐渐收紧的降价空间,和高质量、高收益标准要求之下,尹成庆表示,光伏企业的突围方向,还是要依赖创新推动降本增效。企业更多从整个系统考虑,一点点地将成本节省下来,以逆变器举例,无需汇流箱、电缆种类少、施工简单等特点如果能全部达到,就可以节省电站建设成本0.2元/W。
事实上,还有一个简化运维的要点在于,光伏运维已有了智能化的趋势。2018年4月19日,六部门联合印发《智能光伏产业发展行动计划(2018-2020年)》,将智能光伏正式提上日程。而不少企业也推出了智能运维平台,以期解决光伏电站在日常运维方面遇到的难题。
尹成庆表示,通过智能化的方法,可以极大提升光伏扶贫电站品质;以光伏电站十分关键的验收环节来说,很多电站仅凭肉眼无法判断组件情况,或者说检验的时候即便花费很大的成本,也仅仅是进行抽检。此时如果运用无人机巡检,就可以迅速检测出热斑等问题,从而确保电站的质量。
尹成庆介绍,无人机貌似很复杂,需要专业的飞手,成本也较高,但如果使用智能无人机的话,就可以轻松快速完成对整个光伏电站的巡检,节省人力物力,反而能够降低运维成本。而且光伏扶贫电站可能位于山地丘陵等一些地形比较复杂的地方,这种地方人力巡检会比较困难,但对无人机来说就容易很多。
根据国家能源局、科学研究院对全国12.6万的贫困村所做初步评估,全国约有5万个村能够建设光伏扶贫电站,而随着村级电站被确立为光伏扶贫的唯一形式,假使以每个电站300kW使用投资成本100万~200万计算,村级光伏电站总市场规模将达到500亿~1000亿元。守护好光伏电站质量和运维质量,顺利护航光伏电站的有效运行,千亿市场背后,每个涉足光伏扶贫企业都必须面临完成光伏扶贫任务的检验。
原文来源:北极星太阳能光伏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