储能行业一直期待着一份正式出台的针对储能领域的指导文件和价格政策。现在,指导文件出台了,但盈利模式还得企业自己摸索想办法。
10月11日,《关于促进储能产业与技术发展的指导意见》(下简称《意见》)正式发布。
《意见》认可了我国储能产业的快速发展,但也称储能产业并没有形成成熟可靠的商业模式,因此对于储能产业的财政补贴并没有制定具体方案,而是强调以技术规范和标准为基础,在多种示范应用中探索可推广的商业模式,培育具有盈利能力的市场主体。
同时《意见》也强调,储能应结合电改推进,探索建立储能规模化发展的市场机制和价格机制,体现储能的商品属性,让市场来决定储能的价值。
说白了,就是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与其给这样一个还未形成商业模式的产业“一刀切”式的补贴,不如鼓励建设示范项目让参与者自行摸索出一条盈利途径,政府主管部门则负责创造一个良好的商业化氛围。
中关村储能技术联盟(CNESA)理事长俞振华对无所不能表示,针对目前已有的储能商业模式,长期来看用户侧分布式储能是持续增长的一种模式,但是短期来看哪种模式更有前景还不清晰。
值得注意的是,《意见》中提到的储能与现在随着电动车热火朝天的动力电池有所区别。电动车电池虽然也属于储能的概念,但其已经具备了成熟的商业模式,间接补贴机制也较为明确。此次《意见》中所提到的储能为应用在电力系统中提供电力辅助、新能源配套等服务的储能。
在此基础上,目前储能技术主要的商业模式有三种,即用户侧储能、发电侧辅助以及与可再生能源配套的储能服务。下面,就具体分析下三种模式的特点,略窥哪种模式更有钱景。
用户侧分布式:
峰谷电价差大于0.75元/度才有盈利空间
目前是最广泛应用的一种商业模式,据CNESA的统计截止到2016年用户侧储能装机占到了全部装机的57%。其应用主要集中在工商业分布式,微电网和多能互补园区的调度。主要的作用是用户侧削峰填谷、需求侧响应以及容量管理。
这种模式的利润来源主要有两个:利用峰谷价差实现套利和电费管理。套利,顾名思义就是在谷价时充电在峰价时将电售出。目前通过套利实现盈利的空间还很有限,一位储能产业从业者表示,套利需要几个条件:单位能源生产价格低、市场价波动幅度大、终端电价相对高,否则就只能在辅助市场里寻求被征召的机会或者价格容量。
CNESA理事长俞振华对无所不能表示,一般情况当峰谷价差大于0.75元/度时才有盈利的空间,以套利为盈利点的储能项目静态投资回收周期在7-9年不等。关键在于电力系统还没有充分市场化,无法体现储能的商品价值,俞振华表示。
另一个盈利点就是帮助用户管理电费,即储能系统中的能量管理系统首先持续记录并分析用户的用电行为,结合当地的电价政策生成合理的充放电策略,通过低谷蓄电、高峰放电行为,削减用户的高峰用电功率,从而达到削减需量电费的目的。储能企业从为用户节省下来的电费中收取部分费用作为其自身收入。
电力辅助服务:
缺乏行业标准市场规模还不大
主要体现在利用电池储能系统响应快、控制精准的特性,在发电侧为电网调峰、调频、调压、事故备用。例如在火电装机较高的地区,受制于火电响应较慢的特性,经常会出现电网调峰能力不足的情况,而储能可以起到快速响应,削峰填谷的作用,从而保证电能质量和用电安全。
目前应用在电力辅助服务的储能电站还只占一小部分,根据中关村储能产业技术联盟(CNESA)的数据,2000-2016年累计用于电力辅助服务的储能装机为6%。十三五以来,储能厂商开始在辅助领域寻找大规模储能应用,比如采用储能系统与火电机组捆绑参与电网调频辅助服务,这类服务采取“按效果付费”的方式为储能企业带来收益。不过由于没有行业标准,调频市场规模不大,这种模式并没有很好在全国推广。
随着2016年6月份能源局出台的《关于促进电储能参与“三北”地区电力辅助服务补偿(市场)机制试点工作的通知》,储能参与辅助服务的市场逐渐形成,目前已有二连浩特的160MW项目和大连200MW储能调峰调频储能电站项目投建。在2015年7月-2016年9月规划的约740MW储能装机中,辅助服务的占比为36%,可以预见这一应用会在将来逐渐得到推广。
配套可再生能源:
储能设施到底谁买单?
储能设施与可再生能源(主要是风电和光伏)的配套可以解决后者出力间歇性问题,还可以通过平滑出力提升可再生能源发电质量,跟踪计划发电,作为峰值电站参与调峰。
这一模式的另外一个问题就是配套的储能设施由谁来投资。俞振华告诉无所不能,在欧美一些国家配套的储能会从电网得到补偿,而我国目前还没有形成这种模式,电网不给出补偿,储能企业就没有热情。
俞振华指出可以参照抽水蓄能的两部制补偿,即通过容量电价和电量电价对参与辅助调峰的储能企业给予补偿,但由于各地的政策不同,这样的参考补偿只试用于部分地区。随着电改的进行,参与辅助服务的储能应该按照“谁投资谁受益,谁受益谁买单”的市场经济原则,由电网付出一定的报酬。
除以上所介绍的几种商业模式之外,储能产业也在尝试电动车-电网、家用储能和特殊场合储能等多种模式,不过均没有实现商业化应用。俞振华对无所不能表示,长期来看用户侧分布式储能是持续增长的一种模式,但是短期来看哪种模式更有前景还不好说。
文章来源:无所不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