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报告
太阳能产业酝酿重大整并与蜕变
2012-01-02

中国的太阳光电产业产能已超过50%全球产能。然而,在欧债危机、美国反倾销与反补贴调查的外在因素,及国内产能过剩、产业混乱的内在因素的夹击下,曾经发光发亮的光电产业因而进入寒冬,并酝酿重大的整并与蜕变。

2008年时,中国光电企业还不足100家,如今却已有500多家。光电组件产能单是2010年就激增170%以上。产能过剩导致产品价格如雪崩式暴跌,2011年光电组件价格更暴跌五成以上。

2010年时,顶着新兴产业光环的太阳光电产业,是全球金融危机下,少数还能够高速成长的产业之一,产品利润相当可观。然而,在投资者追逐获利与地方政府渴求政绩的双重作用下,各地一哄而上,大兴光电产业。

但是根据浙江光电中小企业联盟的最新数据显示,浙江的数百家中小光电企业中,至少有半数处陷入半停产状态。

进入这个行业已十馀年的光电界巨擘苏州阿特斯公司总裁瞿晓铧表示,光电产业盲目增产,同质化竞争的烦恼在成长中不断积聚。“行业竞争加剧,部分企业被淘汰是行业发展的必然规律。优胜劣汰固然残酷,但产业健康成长的嬗变正是由此蕴育。”

长期以来,抑制太阳光电大规模应用的最大瓶颈,在于上网电价远高于常规电力,光电组件迄今还是依靠政策性电价补贴才具有商用价值。

经过这一轮的价格崩盘后,根据EnergyTrend的调查,目前太阳能电池组件的成本已经降到约每峰瓦 (watts peak,简称Wp)0.5美元。按照目前美国和意大利的电价水平,不需要政府补贴就已经可以实现平价上网。

当前光电产品价格暴跌已造成业者的全面亏损,但许多掌握核心技术、拥有成本优势的企业则正脱颖而出。例如,保利协鑫凭借氯氢化核心技术,落实原物料的充分利用,单位能耗降至平均水准的三分之一。2011年下半年,保利协鑫多晶矽产销量不降反升,逆势成长为全球规模最大、成本最低的多晶矽原料企业。

在价格雪崩的状况下,太阳能产业的发展正从产能竞赛,转向科技优势及成本降低能力的差异化,而且广泛实用化的进程,也加速迈进。此外,有鑑于欧洲主要市场需求持续萎缩,中国企业纷纷改变战略,转而开拓北美、日本、印度、东南亚、南非等市场。

 
标签:保利协鑫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