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报告
系统效率那些事儿
2018-04-03

在领跑者项目中对投标方案的首年系统效率做出了规定,81%的系统效率只能得0分,要想得满分6分就得系统效率比别家高。一般可能认为85%、86%就是较高的系统效率了,然而实际投标中双面组件方案中出现了92%甚至94%的高系统效率。那么这么高的系统效率是怎么来的呢?是吹嘘还是真实能够达到呢?

PR定义
我们先来回顾一下系统效率的定义:

对于首年系统效率,即公式中的T时间段为电站投运后第一年。所以ET指第一年的上网电量,这个参数没有什么争议,除了出现恶性竞争的情况外,一般企业为了自身利益也不会把这个参数算的太高或太低。但对于双面组件来说,Pe和hT这两个参数都存在一定的争议。

电站组件装机的标称容量(Pe)是电站安装的组件数量乘以单块组件的标称容量,然而目前双面组件的标称容量一般有两种形式,一种是正面和背面功率分别标示;另一种是只标示一个综合功率,即将背面功率以一定比例(比如10%)与正面功率相加作为额定功率。

方阵面上的峰值日照时数(hT)实际就等于方阵表面的年总辐射量(kWh/㎡)与STC条件所对应的1000W/㎡的比值,所以他是与方阵表面年总辐射量完全成正比的一个参数。而双面组件在这里出现的分歧就在于这里的年总辐射量应该取方阵正面的年总辐射量还是取方阵正面和背面的年总辐射量之和。

计算方法
基于以上两点分歧,就出现了以下三种计算PR的方法:

方法一:组件标示折合功率,采用正面年总辐射量
这种情况下,组件由于标示的是折合功率,背面功率已经体现在正面功率中,在计算中实际就可以当作一块功率更高的单面组件来考虑,所以此时与单面组件一样采用正面年总辐射也没有什么问题。若按正常计算,其计算出来的系统效率基本与一般的单面组件相同,不会出现过高的系统效率。但这种情况的缺点在于其组件背面功率是以一个固定比例折合到正面(比例一般是考虑在背面反射情况中等或者偏小的情况下),所以对于不同的地表情况适应性较差,在计算发电量时可能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一定的修正。而若其正向修正较多,也可能会出现系统效率偏大的情况。

方法二:组件按正面和背面功率分别标示,采用正面年总辐射量
这种情况下,发电量肯定会按两面的发电量计算,但是分母中的年总辐射量和组件标称功率却只采用了正面的量而忽略了背面的量(也就是说分子不变而减小了分母),所以这种情况下系统效率必然会升高,而且会升高不少,这也应该是超过90%系统效率的主要来源。

这种情况也有其优点,它能够在PR上体现出双面组件相对于单面组件的优势水平;但其缺点就是使得PR这个参数本身的意义变化了。举个极端的例子,在反射辐射足够好的时候,PR甚至能够超过100%,此时从PR公式上理解就是实际发电量高于理论发电量,那么这时候的PR又有什么意义呢?

方法三:组件按正面和背面功率分别标示,采用正面和背面的年总辐射量
这种情况下,分子和分母都考虑了双面的情况,两者增幅基本相同,但是考虑到组件背面始终处于较弱的辐射强度下工作,所以实际分子增幅略低于分母增幅,系统效率相对于单面组件的情况会略有下降(系统效率下降并不影响其发电量的提升),这种情况的优点在于其保持了PR的真正意义所在,但缺点就是无法从PR上体现双面组件的优势,同时背面的实际辐射量也是较难确定,尤其是在双面组件与跟踪系统搭配的时候。

结语
从上面的介绍可以看出,超过90%的系统效率主要来源于采用了方法二计算系统效率,而从这种方法来看,94%之类的说法可能也并不完全是为了吹嘘,它更多的是为了体现其与单面组件的区别与优势,但为此却让PR丧失了其本来的意义。

目前双面组件已经有了较多的应用,但关于双面组件的PR计算方法却没有一个明确的规定,这是导致这种现象的一个原因。另一方面却是大家过于看重PR这个参数,以至于唯PR论英雄,片面的追求高PR。实际上PR仅仅是光伏电站众多参数的其中之一,它也仅仅能够从某一方面反映光伏电站的情况,不应该为PR赋予太多的意义。PR高不见得发电量高,PR高的方案不见得就是最好的方案。说到底,真正算下来收益最高的方案才是最好的方案。

说明:PR的准确翻译是“系统能效比”,但是国内一般都称为“系统效率”,请读者注意。

 
标签:
相关推荐